消防隔热服在火灾抢险救灾过程中的使用注意事项(3)
六、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分类特点
古斯塔夫(GustavPurt)提出的危险度法是目前常用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和物质的伤害两个方面。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用GR(建筑物火灾危险度)来表示,对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质的伤害用IR(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来表示,两方面的危险度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
1.建筑物火灾危险度GR分析
根据古斯塔夫(GustavPurt)提出的有关公式,GR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Qm——可移动的火灾负荷因子;
C——易燃性因子;
Qi——固定的火灾负荷因子;
B——火灾区域及位置因子;
L——灭火延迟因子;
W——建筑物耐火因子;
Ri——危险度减小因子.
下面分别对各个因子的取值进行讨论。
Qm表示建筑物室内可移动的燃烧物对GR的影响,家具、衣物等都归入此类,通常采用折合标准木材的方法来表示。表2-2给出了移动可燃物与Qm的关系。
C表示可燃物的易燃性能,依据易燃性能分成4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一个C的取值。表2-3给出了C的取值。
当可燃物混合存在时,C确定原则见表2-4.
Qi表示建筑物构件中的可燃材料,一般也用折合木材量表示。表2-5给出相应木材量与Qi的取值关系及其相应的建筑物特点。
B表示建筑物火灾区域对灭火活动难易程度的影响,一般分为4级。表2-6给出特征因素对B取值的影响。
L表示灭火设施以及其他和人力有关的因素,见表2一7.
W指建筑的耐火能力,根据耐火时间长短分为7级。表2-8给出耐火等级与W的取值表。
上述6个因子计算出来的是zui大危险度,实际要考虑使火灾危险度下降的因素Ri,可参考表2-9取值。
2.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IR分析
根据古斯塔夫建议的有关公式,IR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IR=H•R•F
式中H——人员危险因子;
D——财产危险因子;
F——烟气因子。
H的取值受人员多少、对建筑物疏散通道的熟悉程度、出口位置及数量等因素影响,概括起来由表2-10给出。
D的取值受财产本身的价值、数量、易损情况等条件影响,见表2-11。
F为烟气因子,主要考虑烟气的毒性、烟气浓度、哪些材料容易产生烟、烟的各种间接腐蚀性等。取值依据见表2-12。
对GR和IR计算完成后,绘制建筑物火灾危险度分布图,如图2-3所示。
GR和IR不同的区域,其消防隔热服防火措施是不同的。当GR较大时,建议该区域采用自动灭火系统,以加强建筑物的消防隔热服自救能力;当IR较大时,建议隔热服采用火灾早期报警系统。当两者都较大时,应采取双重保护系统。
七、民用爆破器材、民用爆破器材、作为一种燃烧爆炸物品,其生产历来都属于高危险行业,易燃易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