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微型空气站(CCEP认证)安装项目案例
产品技术参数
检测参数 | 量程 | 精度 | 分辨率 | 技术原理 |
一氧化碳(CO) | 0-4000ppb | ≤±5%FS | 1ppb | 电化学 |
二氧化硫(SO2) | 0-5000ppb | ≤±5%FS | 1ppb | 电化学 |
二氧化氮(NO2) | 0-4000ppb | ≤±5%FS | 1ppb | 电化学 |
臭氧(O3) | 0-2000ppb | ≤±5%FS | 1ppb | 电化学 |
挥发性有机物 (TVOC) | 0-40ppm | ≤±5%FS | 0.001ppm | PID |
PM2.5 | 0-1000ug/m3 | ≤±10%FS | 1 ug/m3 | 光散射 |
PM10 | 0-1000ug/m3 | ≤±10%FS | 1 ug/m3 | 光散射 |
温度 | -40℃~+125℃ | ±0.3℃ | 0.05℃ | |
湿度 | 0-***RH | ±3%RH | 0.05RH | |
风速 | 0-60m/s | ±2m/s | 0.1m/s | |
风向 | 0-360° | ±3°FS | 1° | |
气压 | 10-1200mbar | ±2%FS | 0.12mbar | |
工作环境 | 温度范围:-30~+50℃ 湿度范围:15~85%RH 压力范围:80~120kpa | |||
工作电流(DC) | <25mA | |||
通信方式 | UART(TTL232) | |||
数据周期 | 1min,建议48h后的数据才作为稳态数据 | |||
预热时间 | ≥6h,*使用或长时间掉电:≥24h | |||
储存条件 | 3~20℃可保存6个月(需保存在密封罐中) |
产品项目背景
网格化监测,因何成为治霾新主流?
区域重污染频发、大气能见度下降以及多数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等现象,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网格化监测系统成为各地环保局治理雾霾的新举措。我们通过与国控站点比较,从三方面来说明网格化监测成为新主流的原因。
一,技术方法。国控点一般监测PM2.5、PM10、SO、NOx、O3、CO六项指标,监测全面,但不能对单一的指标进行分析。而微型仪器采用进口激光器、300纳米精度,*粒子计数算法和标定工艺,分析小区域内污染源,追溯主要污染物及提出对应治理措施。
二,成本投入差别大。对网格化监测系统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网格化监测最大的特点在于微观站成本投入低,设备维修维护便利,适合大范围、高密度布点。通过网格化布点,可以采集到全面、精细的污染数据,经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时掌握污染趋势动态,实现污染溯源。这是原有的一个城市仅有几个大气监测标准站所无法媲美的。
三,后续维护方法。国控点的成本及后期运营费用较高,很难进行大面积、精密化布点, 并且“说不清污染来源”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微型仪器恰好弥补了这样的缺点,在污染发生时,能分析污染物来源、时间及污染物成分,而且维护方式简单,运营费用较国控点低。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