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站

返回列表页
参  考  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产品型号

品       牌

厂商性质生产商

所  在  地潍坊市

联系方式:逄政委查看联系方式

更新时间:2018-04-14 15:39:39浏览次数:335次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 智慧城市网

产品简介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站,操作简单,不用专人操作看管;技术*,经验丰富,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处理效果好、投资省、自动化运行、维护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不需采暖保温我们竭诚为您服务:欢迎逄为您一对一的服务

详细介绍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站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站

鲁盛环保订货不断、发货不断。
鲁盛环保设备质优价低,全国联保,终生维护,欢迎订购。

: 逄

消毒技术

5.1 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LV消毒(LV气、二氧化LV、次LV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表5-1对常用的LV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LV消毒、次LV酸钠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5.2 液LV消毒系统

液LV消毒是医院污水消毒中常用的方式之一。LV(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LV消毒具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等优点。但LV气有毒,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LV气为受压的液化气体,一般用罐瓶、槽车、罐车、驳船等压力容器装运。

液LV消毒系统主要是由贮LV钢瓶、加LV机、水射器、电磁阀、加LV管道及加LV间和液LV贮藏室等组成。

5.2.1 LV瓶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LV瓶。LV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2)单位时间内每个LV瓶的LV气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容积为40升的LV瓶:750g/h;500kg的LV瓶:3000g/h

5.2.2 加LV机

医院污水采用液LV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LV机,并将投LV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

LV气向污水中投加是经过加LV机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来水有0.2MPa压力,在水射器内形成负压,将LV气吸入并混合,然后将LV水投加至加LV点。

典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加LV方式有两种:虹吸式定比加LV和提升式自动定比加LV。

(1)当医院污水站内集水管道高于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体水位时(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差),可采用虹吸式定比加LV消毒系统。

(2)当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采用提升式自动定比加LV,消毒投加设备与提升泵同步运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动启动,同时控制投药系统同步运行。

5.2.3加LV系统管材

(1)输送LV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输送LV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LV乙烯管,阀门采用塑料隔膜阀。

(2)加LV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

(3)加LV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一定的支撑和坡度。

5.2.4 加LV间和液LV贮藏室

使用液LV消毒时应设液LV贮藏室和加LV间。

(1)加LV间

医院污水加LV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加LV间主要放置加LV机等除LV瓶以外的加LV设备。加LV间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加LV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爆电机电器,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12/小时设计。排风扇设在加LV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加LV间室内电气、管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LV气腐蚀。

(2) 液LV贮藏室

液LV贮藏室应尽量靠近投加地点。液LV贮藏室必须有吊装设备(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装吊装设备)和磅秤。

液LV贮藏室应设可容纳LV瓶的水池,水池应保持一定水位,一旦LV瓶泄漏,应迅速将LV瓶推到水池中。

液LV贮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要向外开,应设排风设备,通风口设在房间离地400mm处。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LV气报警装置。

5.2.5 适用范围

1、液LV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医院及小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1000)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LV消毒由于余LV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LV措施或慎用LV消毒。

5.2.6 运行管理

1、严禁无加LV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LV气。

2、液LV用槽车和钢瓶包装。LV包装量:瓶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5kg/L,槽车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0kg/L

3、在操作间或加LV间进口处应放置方便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的工具箱、维修工具、药品及防毒面具等。

4、LV瓶放置在磅秤或LV量显示仪上,小瓶应该竖放、大钢瓶则是卧放并固定,不得使其滚动。

5、并联的LV瓶应设置备用瓶,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更换新LV瓶。

6、LV瓶和加LV机要避开暖气、阳光和明火。为保证正常供LV,LV瓶间的室内温度应保持中温(15)

7、液LV运输、贮存等按GB11984执行。

5.3 二氧化LV消毒

二氧化LV具有高效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漂白剂的功能。作为强化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有机LV化物;作为消毒剂,它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LV必须现场制备。现场制备二氧化LV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法和电解法。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LV消毒工艺是以LV酸钠、亚LV酸钠、次LV酸钠和盐酸等为原料,经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LV气体,再经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LV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LV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LV、LV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

5.3.1 工程设计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LV消毒工艺

(1)二氧化LV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

(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10~30天的用量。

(3)二氧化LV溶液浓度应小于0.4%,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LV量自动控制。

(4)应设计二氧化LV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LV消毒工艺

(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LV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电解槽使用6V12V两种直流电源。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LV设备的溶盐装置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LV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LV,必须设置溶液箱。

(3)二氧化LV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0.2MPa,需加设管道泵。

(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

5.3.2 适用范围

1、二氧化LV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由于二氧化LV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化学法适用于规模>500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LV消毒由于余LV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LV措施或慎用二氧化LV消毒。

5.3.3 运行管理

1、二氧化LV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

5.4 次LV酸钠消毒

次LV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LV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LV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LV酸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

1、次LV酸钠发生器

利用电解食盐水(或海水)制取次LV酸钠水溶液。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LV酸钠可达10~12% (有效LV含量)。其缺点是在电极表面易形成钙镁等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

商品次LV酸钠溶液有效LV含量为10%~12%,次LV酸钠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与LV气相同的特殊气味。

2Ca(OCL)2及漂粉精消毒

Ca(OCL)2(Ca(OCL)2)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强烈气味,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机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

漂粉精是较纯的次LV酸钙,有效LV含量为65%~70%,是一种较稳定的LV化剂,密封良好时能*保存(1年左右) 漂粉精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剂投加到医院污水中,既可用于干式投加法,也可以将漂粉精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称湿式投加。还有一种方法是漂粉精制成片剂用消毒机投加。

5.4.1 工程设计

1、配套建筑物及设备

采用次LV酸钠发生器消毒的污水处理站应根据次LV酸钠发生器的型号及其附属设备要求进行布置。一般要求需要有的盐液制备间和次LV酸钠发生器设备间。盐液制备间与次LV酸钠发生器设备间宜分为两个房间。

2、主要工艺参数

(1)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级别计算投LV量,按投LV量选择次LV酸钠发生器型号及台数,然后计算用盐量、贮盐量。

(2)污水量按高日污水量计算,盐水池按12~24h设计。

(3)次LV酸钠溶液贮槽按8~16h设计。

3、次LV酸钠的投配

次LV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LV酸钠溶液贮存在贮槽内,可采用虹吸式自动投加或与污水泵连动投加,将溶液通过投加管、电磁阀、流量计将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

4、漂精粉的投加

(1)漂精粉的湿式投加系统需设置溶药槽和投配槽。

(2)溶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制成,溶药槽需设有搅拌器,一般设置2个,投配槽可设1个,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处理污水量和投药量计算确定。

5.4.2 适用范围

1、次LV酸钠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漂粉精、Ca(OCL)2适用于规模<300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3、电解法次LV酸钠发生器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LV消毒由于余LV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LV措施或慎用LV消毒。

5.4.3 运行管理

1、次LV酸钠溶液贮槽应防腐蚀,可用聚LV乙烯板或玻璃钢制作。

2、在使用次LV酸钠溶液消毒时,必须注意保存条件,经常分析化验其有效LV含量,以便掌握有效LV的衰减情况,确定每次的佳送货量和送货周期,减少LV的损失。

3、商品次LV酸钠应在21℃左右避光贮存。

4Ca(OCL)2应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中,防止日晒雨淋,应远离火种和热源,不可与有机物、酸类及还原剂共存。

5、漂粉精放入溶药槽,加水配制成有效LV含量为1%~5%的溶液,静止澄清,使用上清液投加。每日配制1~2次。

5.5 LV消毒接触池

1、医院污水消毒按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消毒和间歇消毒两种方式。

2、接触消毒池的容积应满足接触时间和污泥沉积的要求。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5小时,综合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0小时。

3、连续式消毒的接触池有效容积为污水部分容积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

4、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一般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

5、接触消毒池一般分为两格,每格容积为总容积的一半。池内应设导流墙(),避免短流。导流墙()的净距应根据水量和维修空间要求确定,一般为600~700mm。接触池的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接触池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6、设计时应按设计选定的处理工艺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按不利情况进行组合,校核实际接触时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5.6 LV消毒设计要点

当污水采用LV消毒工艺时,其设计加LV量可按下列数据确定:

1、液LV消毒系统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章节进行设计。

2、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LV量以有效LV计,一般为30-50mg/L

3、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参考加LV量一般为10-15 mg(有效LV)/L

4、当污水采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其设计投加量应根据具体水质确定。

5、加药设备至少为2套,11备。

6、LV投加量为参考值,运行中应根据余LV量和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投加量。

5.7 臭氧消毒

臭氧,分子式为O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是*的绿色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臭氧在水中产生氧化能力*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羟基(OH)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的杀灭作用,单原子氧(O)具有强氧化能力,对各种病毒、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能力。

臭氧消毒具有反应快、投量少;适应能力强,在pH5.6~9.8、水温0~37℃范围内,臭氧消毒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改善水的物理和感官性质,有脱色和去嗅去味作用。但缺点是无持续消毒功能、只能现场生产使用、臭氧消毒法设备费用较高、耗电较大。

臭氧制备法有电晕放电法、紫外线法、化学法和辐射法等,工程一般采用电晕放电法。

5.7.1 工程设计

1、医院污水臭氧处理站应设置空压机房、臭氧发生器设备间和操作间。空压机房安放空压机,空压机应防震和防止噪声。臭氧发生器间应留有设备检修空间。臭氧接触塔在寒冷地区应设在室内,尾气处理后设排气管排出室外。

2、医院污水消毒的主要工艺参数如表5-2所示。

5-2 医院污水臭氧消毒的主要工艺参数

3、在选择臭氧发生器时,要根据污水水质及处理工艺确定臭氧投加量,再根据臭氧投加量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确定臭氧使用量,按每小时使用臭氧量选择臭氧发生器台数及型号。

4、臭氧与污水接触方式一般采用鼓泡法,气泡分散越小,臭氧利用率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因此要选择气水混合效果好的臭氧进气装置。

5臭氧系统设备管道应做防腐处理与密封。

6、臭氧设备间应设置通风设备,通风机应安装在靠近地面处。

7、在工艺末端必须设置尾气处理或尾气回收装置,反应后排出的臭氧尾气必须经过分解破坏或回收利用,达到排放标准。

5.7.2 适用范围

1、采用二级处理的医院污水好采用臭氧消毒,这样可以减少臭氧的投加量,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2、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传染病医院及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5.7.3 运行管理

1、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

2、臭氧为强氧化剂,浓度越高对接触物品损害越重,使用时应注意。

3、在使用时应控制影响臭氧杀菌作用的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pH、水的浑浊度、水的色度等。

4、在产臭氧过程中,避免放电电极潮湿而造成断路。

5、臭氧的产量受电压、进气量和进气压力的影响。

6、臭氧的投加量和剩余臭氧量在消毒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

5.8 紫外线消毒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强的波段是250~270nm。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利用特殊设计的高功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C波段紫外光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光照射流水,使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其细胞组织中的DNA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从而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体,达到消毒杀菌和净化的目的。紫外线杀菌速度快,效果好,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属于上新一代的消毒技术。但要求水中悬浮物浓度较低,以保证良好的透光性。

5.8.1 工程设计

1、采用紫外线消毒时要求被处理的水中悬浮物浓度<10mg/L,在此条件下*的照射强度为25-30μW/cm2,照射时间>10s

2、紫外线消毒系统可采用明渠型或封闭型。相对而言,明渠型比封闭型更容易监测和维护,对水流阻力也小。

3、紫外系统内还应包括清洗设施。医院污水应采用设置自动清洗装置。

4、紫外系统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气体消毒时,采用循环式紫外空气消毒装置。

5、紫外灯管应专业回收。

5.8.2 适用范围

1、出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的污水处理系统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2、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如排入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水域时,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5.8.3 运行管理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并注意眼睛的防护,以免引起损伤。

2、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进行测定。

3、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凡低于70 u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4、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5、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6

污泥、废气处理

6.1 医院污泥处理 6.1.1 污泥的分类和泥量

1、污泥根据工艺分为化粪池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化学(混凝)沉淀污泥、消化污泥等。

2、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泥量与原水的悬浮固体及处理工艺有关。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产生的污泥量如表6-1所示。

6-1 污泥量平均值

3、化粪池污泥来自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粪便,污泥量取决于化粪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粪便量。每人每日的粪便量约为150g

4、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6.1.2 医院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水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内,投加石灰或Ca(OCL)2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粪池进行贮存;污泥量大,则消毒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外运,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6.1.3 污泥消毒

1、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储泥池中进行消毒,消毒池或储泥池池容不小于处理系统24h产泥量,但不宜小于1m3。储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

2、每天湿污泥产量小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排入化粪池,此时化粪池的容积应考虑到此部分的污泥量。每天湿污泥产量大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进行脱水。

3、污泥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过化学消毒的方式实现。化学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Ca(OCL)2

(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约为15g,使污泥pH11-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30-60min,并存放7天以上。

(2)Ca(OCL)2投加量约为泥量的10-15%

(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

6.1.4 污泥脱水

1、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

2、污泥脱水宜采用离心脱水机。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

3、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6.1.5 污泥的终处置

污泥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集中(焚烧)处置。

6.2 废气处理工艺路线选择

6.2.1 工艺流程

1、为防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污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

2、组织气体进入管道定向流动到能阻截、过滤吸附、辐照或杀死病毒、细菌的设备中,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3、废气处理可采用臭氧、过氧乙酸、含LV消毒剂、紫外线、高压电场、过滤吸附和光催化消毒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

6.2.2 设计要点

1、按局部通风设计原则,针对有害气体散发状况,优先考虑密闭罩。

2、对于格栅口和污泥的清除处,由于操作需要,可以采取敞口罩。

3、通风机选用离心式,排气高度15m

4、通风机流量和压头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要求选取,对于使用氧化型消毒剂的情况,通风机和管材应考虑防腐。

 

放射废水技术

7.1 放射性废水来源 放射性废水主要来自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所产生的排泄物,分装同位素的容器、杯皿和实验室的清洗水,标记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废水。

7.2 放射性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

7.2.1 放射性废水浓度范围为3.7×102Bq/L~3.7×105Bq/L

7.2.2 废水量为100~200L/.d

7.2.3 医院放射性废水排放执行新制定的《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放射性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监测其总 α<1 Bq/L,总β<10 Bq/L

7.3 放射性废水系统及衰变池设计 7.3.1 放射性废水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系统,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试验冲洗废水应分开收集,收集放射性废水的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的特种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道或塑料管。

7.3.2 放射性试验冲洗废水可直接排入衰变池,粪便生活污水应经过化粪池或污水处理池净化后再排入衰变池。

7.3.3 衰变池根据床位和水量设计或选用。

7.3.4 衰变池按使用的同位素种类和强度设计,衰变池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

7.3.5 间歇式衰变池采用多格式间歇排放;连续式衰变池,池内设导流墙,推流式排放。衰变池的容积按长半衰期同位素的10个半衰期计算,或按同位素的衰变公式计算。

7.3.6 衰变池应防渗防腐。

7.4 监测和管理

7.4.1 间歇衰变池在排放前监测;连续式衰变池每月监测一次。

7.4.2 收集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8

监控设备和仪表

8.1 医院污水设备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鉴于医院污水的传染性,为减少运行人员对现场的接触,降低传染机会,在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应采用较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控制。

8.2 在线测量仪表的配置原则

在线仪表的配置应根据资金限制及工艺需要综合考虑。

8.2.1 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在出口处配置在线余LV测定仪和流量计。

8.2.2 采用液LV消毒,应设置液位控制仪对消毒污水液位和LV溶液液位指示、报警和控制;同时应设置LV气泄漏报警装置。

8.2.3 流量计宜选用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

8.2.4 根据医院规模,400床以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可只设置液位控制仪表,液位控制仪表可采用浮球式、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信号开关;400床以上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除液位控制仪表外,宜加设液位测量仪,液位测量仪可选用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测量仪。

8.2.5 有条件的采用二级处理工艺的医院亦可设置溶解氧测定仪、PH测定仪等仪表。

8.3 自动控制内容及方式

应根据工艺流程、工程规模及管理水平确定自动控制水平,主要自动控制内容如下:

8.3.1 水位自动控制和消毒剂投加自动控制是自动控制的重要内容。消毒剂的投加量应根据在线余LV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自动控制调整。

8.3.2 电动格栅除污机和好氧曝气自动控制;可根据工艺运行要求,采用定时方式自动启/停。

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资金额度及传染性差异来确定不同的监控方式。以下几种不同监控方式,供工程设计时参考选用。

1、就地控制方式(A):在电控箱及现场按钮箱上控制,不设在线测量仪表,只设水位信号开关,利用水位信号开关自动开/停水泵。

2、常规集中监控方式(B):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上集中监控,不另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B-1)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B-2)

3 PLC监控方式(C),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内设PLC控制器(C-1)PLC控制器用于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各种设置在总电控柜上集中控制。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C-2)

4、计算机监控方式(D)。采用小型PLC控制器及微型计算机集中监控。该种方式只适用于个别较大型、工艺较复杂、有维护管理条件的工程采用。

8-1 监控方式的选择

8.4 控制室设计要求 8.4.1 较大规模工艺较复杂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宜设独立的集中控制室,或采用与总电控柜房间(配电室)共用。

8.4.2 独立的控制室面积一般控制在12~20m2。若为计算机监控的控制室,面积应在15~20m2,设防静电地板,室内做适当装修

8.4.3 传染病医院的控制室应与处理装置现场分离,减少操作人员与现场的接触。

9

处理站建设要求

9.1 处理站的选址、安全间距及防护隔离要求

处理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9.1.1 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9.1.2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设绿化防护带或隔离带。

9.1.3 污水处理站周围应设围墙或封闭设施,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9.1.4 污水处理站应留有扩建的可能;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

9.1.5 污水处理站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便于污水排放和污泥贮运。

9.1.6 传染病医院及含有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其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建筑物严格隔离。

9.2 处理构、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9.2.1 处理构、建筑物及主要设备应分二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

9.2.2 处理构、建筑物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确保处理效果,安全耐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9.2.3 污水处理构筑物应设排空设施,排出的水应回流处理。

9.2.4 在寒冷地区,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处理构筑物室内温度可按5℃设计;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15℃设计。

9.2.5 高架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滑梯和避雷针等安全措施。

9.2.6 污水处理站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流排放,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

9.3 处理站的附属设施及相关要求 9.3.1 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

9.3.2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处理站应设值班、化验用房、控制室及联络等设施。

9.3.3 污水处理站内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污泥、废渣及医疗废弃物的堆放场地,但以上垃圾必须采取严格封闭措施。

9.3.4 处理站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感兴趣的产品PRODUCTS YOU ARE INTERESTED IN

智慧城市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af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