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行业大拷问——四大问题
近几年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爆点不断,正在向更深领域延伸。但智能家居仍被认为处于概念炒作阶段,真正实现落地惠民利民的智能家居还有很长时间。看似繁华背后其实问题不少:智能家居产业该不该推出标准整顿乱象?企业如何挖掘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在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中,智能家居企业如何自处?在智能家居的混战中,平台到底应该走向开放还是封闭?等一系列问题直击智能家居产业痛处,今天我们就这四个问题拷问智能家居行业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拷问一:产业乱象整顿要不要有标准?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整体格局并不明朗,合作大于竞争的局面占比较大。太多的公司和团队都在做智能家居,虽然说智能家居的整个供应链很长,每个企业的定位和角色都不一样,但目前*是在混战,需要推出一套标准来整顿家居市场。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总工程师龚仕伟表认为,其实现在还不是去做标准的时机,而是应该总结智能家居目前面临的问题,因为标准是对问题的指导,在建筑设计这一块,标准是由国家建设部这样的政府机构制定的,他们会组织国内一些比较大的公司、设计院、研究机构一起来编写,这个时间会比较长,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调研,龚仕伟觉得智能家居的标准还是由政府主导比较好。
拷问二:所给真的所需?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智能家居多停留在昂贵、奢侈、不实用、稳定性差、用户体验差、操作复杂的层面。龚仕伟对此深有体会,在2015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峰会上龚表示:从应用经验上而言,智能家居方案的效果并非特别好,现在的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态度比较谨慎,虽然一些用户在房间配备了智能家居方案,“但感觉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一些低端用户会买电子产品进行DIY,但他们其实对智能家居的场景应用并不是特别清楚。
不久前,海尔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在智能路由与芯片、移动智能终端与家电互动、云平台对接与数据共享、品牌建设等方面达成了跨领域合作关系。近期又有一家移动互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A股上市公司联络互动,与海尔牵手达成战略合作。
海尔U+如何理解用户的需求?其产品总监吴飞表示,要找到用户刚需,了解用户真实需求,如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将随着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更多智能硬件的普及而得到解决。比如,互联网企业不看重硬件的盈利而看重用户和数据,会以新的盈利模式来消除价格壁垒,用资本的话语权来统一用户体验。“这个问题已经部分解决,不会再成为阻碍。”吴飞颇具信心的说。
拷问三:未来谁来主导?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可能给智能家居产业带来“春风”,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已经展开,互联网企业、传统家居企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到底谁会占据主导权?
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有限公司战略市场总监王凤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多元化的销售拓展,并不能*替代传统的系统解决方案,因为它们的销售模式和渠道模式不一样。
“传统销售模式是楼盘在卖出去之前,系统方案就已经安装进去,而互联网智能家居单品更多的是针对终端消费者。我们现在一方面会在单品上做一个模式的兼容,另一方面会在技术上做一个开放的接口,让消费者用智能终端去控制。”王凤说。
但是,如BAT(、腾讯、阿里巴巴)、360、小米等都在涉足智能硬件,在智能家居领域大力扩张时,传统制造企业真的不担心吗?
王凤坦言,相对于互联网公司,传统制造商在软件的开发能力上可能要弱一些。但反过来看,互联网*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开放性上,对产品的关注度会比较小。而且这种开放的心态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我们和互联网企业可以有一些合作的机会,但这个过程会比较长”。
相比传统厂商与互联网企业全面竞争来争夺主导权,吴飞则更赞成“做好本企业特长的部分,真正做到强强联合,而不是让合作难以展开。关于主导权的竞争,将会由消费者决定”。
而跨界进入智能家居的乐视则非常乐观,乐视网解决方案部总监刘彩俊表示,家电企业的优势是供应链、产品、品牌以及积累的用户,互联网带来的是创新的技术架构与运营思路。“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未来肯定是互相融合的过程,谁走得快、走得稳,谁就会占主导权。”
拷问四:开放还是封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家电企业的缺点在于缺少软件开发和提供云服务的能力,几乎所有家电*都想要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
龚仕伟分析了开放化和封闭化平台的利弊。开放化的平台有利于迅速推广用户群,但只对拥有平台核心技术的企业利,周边企业围绕平台做二次应用开发,容易陷入低层次竞争,典型的案例是安卓手机及众多的硬件厂商;封闭化的平台有利于企业技术保护、产品做精做专及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且一旦受到广泛应用将带来长久持续的效益,典型的例子是苹果手机及其应用商店。
龚仕伟指出,“既然做自己的平台是较好的选择,家电*之间不太可能合作,最终看谁家的平台做得。如果有合作,可能也是两个平台互补性的合作模式,企业之间产品类型不会有太多重叠,做到此强+彼强的联合。”
吴飞表示,智能家居应构建一个各方都能够广泛参与的生态圈,使得各个软件商、硬件商、服务商和内容商及都能够参与,进行交互和交易,最终通过一个开放的平台,利用开放的物联网协议,接入各种设备,服务及内容,做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服务互动,最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