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水解酸化与厌氧消化的区别!
阅读:10 发布时间:2025-4-24水解酸化与厌氧消化是污水处理中两种不同的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区别如下:
1. 工艺目标不同
水解酸化:主要目的是将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挥发性脂肪酸),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条件。
厌氧消化:目标是车底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生甲烷(CH₄)和二氧化碳(CO₂),实现能源回收(如沼气利用)。
2. 反应阶段不同
水解酸化:仅包含厌氧消化的前两个阶段(水解和酸化),不涉及产乙酸和甲烷化阶段。
厌氧消化:包含完整的四个阶段(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最终生成甲烷。
3. 运行条件差异
氧化还原电位(Eh):
水解酸化:Eh控制在+50mV以下即可。
厌氧消化:需严格低于-300mV以满足甲烷菌需求。
pH值:
水解酸化:pH 5.5-6.5。
厌氧消化:pH 6.8-7.2(甲烷菌最适范围)。
温度:
水解酸化:常温即可。
厌氧消化:需中温(30-35℃)或高温(50-55℃)。
4. 应用场景
水解酸化:常用于预处理难降解废水(如印染、制药废水),提高可生化性后接好氧工艺。
厌氧消化: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养殖废水),实现能源回收。
5. 微生物群落
水解酸化:以兼性菌和水解酸化菌为主。
厌氧消化:需严格厌氧菌(如产甲烷菌)参与。
总结
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的“简化版",侧重有机物转化而非车底降解;厌氧消化则是“完整版",追求甲烷化与能源回收。两者可独立使用,也可组合(如两相厌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