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症|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颗粒
公司动态

乳糖酶缺乏与乳糖不耐受症|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颗粒

阅读:208发布时间:2018-12-17

乳糖是乳制品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乳糖进入人体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必需物质,与婴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密切关系。乳糖在肠道经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提高食物中钙、磷、钾、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婴幼儿停止母乳喂养或乳类食品摄入量减少后,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终表现为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范辉

乳糖不耐受通常指由于小肠粘膜乳糖酶缺乏,导致奶中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表现: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多有家族性。新生儿哺乳后1至2小时即出现以腹泻为主的症状,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痉挛性腹泻,严重的伴有呕吐、失水、酸中毒。大便为水样、泡沫状,呈酸性,含有乳糖。体征:体重不增,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腹部膨隆等。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除了有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全身衰弱、无力、出汗、心悸、恶寒、头晕、头痛,有时还有心前区疼痛、肌肉收缩。成年人*患此病会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以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肠不适症状,如腹胀、肠鸣、气多、腹痛、腹泻等。

乳蛋白不耐受症,通常指饮用牛奶后引起的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较重的表现为牛奶过敏症,发生较多的则为乳糖不耐症。前者是因为对牛奶蛋白质过敏所致,而后者为肠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这两者引起的症状相类似,有时两者也合并发生。

乳蛋白过敏除了有胃肠道症状外,同时伴有发热、易疲劳、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肿胀等全身症状,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以及其他过敏症状。饮牛奶后数分钟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也有的要经过数小时到12小时后才出现症状。

乳糖不耐受症的预防

1.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即使乳糖酶缺乏个体,也可耐受少量乳类(120ml至240ml),不会出现不耐受症状。限制一天中摄入乳糖总量,一般乳糖*为12克。少量多次食用也可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一次食用量不超过250ml为宜。只要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量,就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2.不宜空腹饮奶。有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在进食其它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例如乳制品与肉类和含脂肪的食物同时食用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3.先用发酵乳(特别是酸奶)代替鲜乳。发酵乳中的乳糖已有20%至30%被降解,易于消化吸收。食用酸奶还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食用也非常方便。


智慧城市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af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