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 网络设备 无线通信 云计算|大数据 显示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辅助设备 信号传输处理 多媒体设备 广播系统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其它智慧基建产品
珠海易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暂无信息 |
阅读:222发布时间:2017-6-12
技术已趋成熟且获广泛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仍存在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安全漏洞。由于指纹裸露于体表,无法避免被复制及窃取,急需更加安全且同样便捷的安防技术。静脉识别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在“缤纷多彩”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因其成本低、体积小、采集方便等特点,在目前的生物识别市场上*。不过,它并不需要“活体”—— 一张复制下来的指纹图像,或一段被砍下来的手指,都能轻易骗过识别设备的“火眼金睛”。
此外,有统计表明,还有大约5%的人因指纹浅而不能被识别;歌手李宗盛也曾因弹吉他磨掉了指纹而开不了门。这些都给指纹识别留下了“盲区”。
而作为一种“活体识别”技术,静脉识别的生物特征载体——静脉血管位于表皮以下、手指内部,依靠流动的血液形成血管图像,即便是复制一根活体手指,血液一旦凝固之后图像也将面目全非。
静脉识别技术的发展
静脉识别技术可追溯至1983年。当时,柯达公司的约瑟夫·莱斯(Joseph Rice)在研究红外条形码技术时,产生了利用人手背血管红外成像作为身份识别的想法,发明了zui早的手静脉特征识别技术。1987年,约瑟夫·莱斯获得此项技术的*个,但在安防领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1992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K.Shimizu撰文指出,可以利用人体手血管红外成像作为身份识别依据。此文章被认为是日、韩等国大力开展手静脉识别技术研发的源头。5年后,韩国的BK System公司发布了亚洲*个手背静脉识别的商用产品BK-100。静脉识别逐渐成为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新宠”。
彼时,为了绕开韩国的手背静脉识别,在日本兴起了基于手掌和手指的静脉识别技术研发。日立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手指静脉识别产品,富士通公司则推出了手掌静脉识别产品。在21世纪初*余年,两者各自迅速占领了静脉识别市场的主要份额。后续跟进的还有索尼公司。
此后,静脉识别技术发展进入研究和产业化交织不清的状态。由于企业早期的介入和过度的保护,一度大大降低了研究的活跃度和水平。2007年,约瑟夫·莱斯,这位手静脉识别技术的先锋撰文,对该技术的应用进展缓慢表示焦虑,建议开发可穿戴式静脉采集设备。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这种产品仍未公开面世。
由生物识别集团(IBG)撰写《生物识别与产业报告》显示,近年在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所占份额zui大,为66.7%;人脸识别占到11.4%;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掌形识别各占8.0%、3.0%、2.4%和1.8%。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快速发展。易时代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方便使用、外观小巧得到了很大提高,造价与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更多行业的认同。易时代相信,指静脉识别技术会成为未来生物识别领域的*。获得社会的认同并应用其中,生物识别的改革。
商铺:https://www.afzhan.com/st176192/
主营产品:指静脉识别模块,指静脉身份识别仪,指静脉锁,指静脉智能保密文件柜,指静脉储物柜,指静脉金融ATM机,指静脉识别社保一体机
智慧城市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请输入你感兴趣的产品
请简单描述您的需求
请选择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