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里防腐施工材质选定基准
阅读:312发布时间:2015-04-03
- 提供商
大城县万腾防腐材料厂
- 资料大小
29.6KB
- 资料图片
查看
- 下载次数
456次
- 资料类型
JPG 图片
- 浏览次数
312次
- 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
该部位接触高温气体,选用的衬里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耐热冲击性:对气体温度在130℃~140℃(常时:180℃)时的耐热性。
对于耐热性,采用具有优异耐热性的型乙烯基树脂为底树脂的鳞片衬里材料
但在角落、支撑架及法兰面等连接部位,考虑到在连接及使用过程中会因受振动而损坏衬里面,故需使用FRP进行补强。
材料选用:由甲方材料厂家。
6.2衬里施工方法
6.2.1检查被衬里罐体
在衬里施工前依据罐体制作检查要领书检查被衬里设备的平滑度。
检查焊缝是否全线连接(有无漏焊)。
检查焊缝是否有咬边缺陷(深0.5mm以上),砂眼(φ5mm×0.5mm以上),裂缝等缺陷。
检查被衬里面是否有焊接飞溅物,伤痕等。
检查角落部焊接处是否打磨及是否采用适当的坡口(凹部10R,凸部3R以上)。依据图纸和公司内部的检查规定,检查有无其它对衬里有妨碍的事项。
6.2.2搭建脚手架
依据脚手架搭建要领,从衬里施工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搭建脚手架。搭建脚手架要设置升降装置。
脚手架高900mm以上要设置中档。
脚手架力求简洁明了,确保安全。
6.2.3喷砂处理
喷砂除去被衬里面上的铁锈及氧化皮等异物,同时也增加衬里材与被衬里材之间的接着强度。
喷砂前要确认湿度在85%以下或无结露发生。
使用充分干燥的石英砂或铁矿砂。
喷砂标准为Sa2.5以上。
喷砂后要进行清扫,充分除去灰尘。
不需衬里的部位要预*行保护。
6.2.4刷底涂
底涂要在喷砂后尽快涂刷,zui迟必须在喷砂后一天内完成。
将底涂与硬化剂按规定的比例混合
用辊筒或刷子进行均匀的涂刷。
涂刷后确认有无淤积、流挂或厚度不匀引起的光泽变化等。
6.2.5接管的衬里施工
对于2~150A的接管,按以下要领用FRP成型插入管进行施工。
在插入管外侧及接管内侧涂上鳞片后将插入管插进接管内。
待衬里材充分硬化后取去固定法兰面的夹具等。
在内侧接管根部进行玻璃钢补强。
6.2.6*层鳞片衬里施工
施工前的确认事项
·湿度在85%以下或无结露发生。如下雨天作业需采取相应对策。
·确认刷完底涂后衬里面上是否有粉尘或其它异物附着等。
衬里材料的调和
·按规定的比例调和硬化剂。
·调和后用手持搅拌机进行充分的搅拌。
衬里施工要领
·使用泥抹子与辊筒进行施工,确保平均厚度为1mm。
·用辊筒蘸取少量苯乙烯轻轻滚压涂上的鳞片,调整表面。
6.2.7*层鳞片衬里中间检查
*层鳞片充分硬化后进行以下的中间检查
外观检查:
目视、指触检查确认无鼓泡、伤痕、流挂痕迹、凹凸不平、硬化不良等缺陷。漏电检查,使用高电压低周波电火花检测仪全面扫描衬里面,确认无漏电缺陷。检查电压为4000V(1mm)。
膜厚检查:
使用磁石式或电磁式厚度计按每2㎡测一处,确认衬里厚度。
对不合格处的处理:
·厚度不足处必须补足厚度。
·凸部、表面伤痕、流挂痕迹、气泡等处在确保厚度不低于zui低厚度的情况下用砂轮机磨平。
·对漏电,鼓泡,剥离等处要除去缺陷部后按修补要领修补。
6.2.8第二层鳞片衬里施工
施工前的确认事项:
·湿度在85%以下或无结露发生。如下雨天作业需采取相应对策。
·确认*层鳞片的硬化状态。
衬里材料的调和:
·按硬化剂的添加规定进行调和。
·搅拌要充分。
衬里要领:
·使用泥抹子与辊筒进行施工,必须使平均厚度为1mm。
·使用辊筒蘸取少量苯乙烯轻轻滚压衬里面,调整衬里面。
6.2.9第二层衬里中间检查
在第二层鳞片硬化后进行以下中间检查。
1)外观检查
目视、指触等确认有无鼓泡、伤痕、流挂、凹凸、硬化不良等缺陷。
2)漏电检查
使用高电压漏电检测仪全面扫描衬里面,确认有无孔眼缺陷。检查电压为8000V(2mm)。
3)厚度检查
使用磁石式或电磁式厚度计按每2㎡测一处确认衬里层的厚度。zui低厚度为1.5mm。对不合格处的处理:
·厚度不足处要补足厚度。
·凸部、表面伤痕、流挂、气泡等在厚度不低于zui低厚度标准的情况下打磨平滑。·对漏电,鼓泡,剥离等要除去缺陷处后按修补要领进行修补。
6.2.10FRP衬里施工
在鳞片衬里结束后(外涂层除外),在接管、人孔等凹凸部按以下要领进行FRP施工。
·用刷子或辊筒在表面刷上树脂层。
·涂刷完树脂层后,立即贴上一层玻璃布,并注意不要形成皱印用脱泡压滚进行脱泡,让树脂充分浸渍玻璃布。
·按同样要领进行第二层玻璃布衬里。
·玻璃布上再衬一层玻璃面毡,注意不起皱让树脂充分浸面毡。
6.2.11zui终检查
1)外观检查:
目视、指触检查有无鼓泡、伤痕、流挂、凹凸、硬化不良等缺陷。
2)漏电检查:
使用高电压漏电检测仪全面扫描衬里面(速度为300~500mm/s),确认无孔眼缺陷。(检查电压为:4000V/mm)。
3)厚度检查:
使用磁石式或电磁式测厚仪按每2㎡测一处确认衬里层厚度。基准厚度为2mm。不得低于1.5mm。
4)打诊检查:
使用小锤轻击衬里面,根据无异常声响确认衬里无鼓泡或衬里不实。
6.2.12外涂层
按检查要领进行漏电、厚度、外观检查。全部合格后用刷子或辊筒涂上一层外涂层。注意涂刷均匀。
6.3衬里施工安全标准
1)在喷砂、涂粘接剂及衬里过程中,必须保证烟道内通风良好。
2)鳞片衬里所使用材料、底涂及溶剂等均为易燃物。在衬里施工现场周围、上方及材料仓库应禁止吸烟和焊接、动火,并清楚地注明“严禁烟火”。
3)涂刷底涂等时须戴上防毒面具。
4)搭建脚手架时应确保安全。
5)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6)喷砂时必须穿安全*。
质量方针
贯彻公司的“规范企业管理,满足顾客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科技进步求发展。”的质量方针。
第二节质量目标:
保证达到业主要求的合格标准,争创级优良工程。
第三节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1、强化质量保证体系
3.1.1、坚持以工程实体质量为核心的全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现场的工序质量控制,增强其运转效果。
3.1.2、项目部对质量全面负责,成立以项目为首的质量*小组,组织有关方面质检人员对施工中全部隐蔽工程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通知中应注明验收内容、验收时间和部位,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1.3、加强对工程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准备、材料采购、试验与检验和施工过程控制,同时做好交工验收和回访与保修工作,保证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3.1.4、定期召开质量会议,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创“精品意识”
3.1.5、由专职质检员负责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全面监控,每道工序设专人负责质量,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3.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3.2.1、积极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交底,认真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并在设计交底会上予以落实。
3.2.2、开工前由项目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较关键部位再进行各工序的技术交底,讲明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
3.2.3、尊重和服从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组织施工。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必须先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经监理工程师核查并按程序批准后,施工单位应按变更图和变更要求实施,未经监理工程师或设计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
3.2.4、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合同要求,编制详细的项目质量计划,用以指导施工,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2.5、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和评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必须按设计要求重新返工,随各道工序的进度及时做好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记录,并由专职人员收集和整理保存,同时做好所有材料、设备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的收集保存,以保证竣工资料的详实、完整。
3.3、加强原材料质量及检验工作
3.3.1、工程所用的所有材料、设备进场,必须具有合格证书(材质单)并由现场材料员(质检员配合)验收,在使用前按规范要求作好复试,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必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定后方可允许该材料、设备用于工程中,各种主材应标识,并达到可追溯性要求。
3.3.2、现场使用检测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并在有效期内,进场
施工设备如:空气压缩机、电弧喷枪等应完好,数量、性能满足施工进度及质量要求。
3.3.3、规范原材料的交接验收制度,铝丝、封闭涂料等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等均须有材质单、合格证、严禁劣质材料进场,合格材料进场后,材料员要认真做好材料的标识工作。
3.4、做好质量预控工作,防患于未然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施工队等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3.5、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中的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环境。待中标后,根据工程施工内容、现场施工条件以及设计、业主方和监理要求编制工序质量控制点,包括对工序控制点的控制内容、控制标准、检查工具、执行人员以及有关的技术要求。
3.6、做好工序交接和成品保护工作
3.6.1、工序交接前,上道工序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3.6.2、隐蔽工程实施隐蔽前须经过业主代表或监理人员签字认可,隐蔽工程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6.3、工序成果及工程成品的保护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四节质量情报信息管理
质量情报信息主要是指反映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情况同时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等。为搞好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保证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准确地掌握大量质量信息资料,通过计算机及时管理搜集、分析并应用,以便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其内容为:
4.1、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测量及计量仪器、人员专业技术工艺
4.2、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
4.3、由业主或工程师组织的质量大检查、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4.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工序质量情况
4.5、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