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2年

15000017673

ELISA试剂盒
菌种
国家细胞
蛋白
科研抗体
国家培养基
标准品
生化试剂
ATCC细胞库
elisa检测试剂盒
感受态细胞
RNA/DNA提取
PCR试剂盒
细胞
生化检测试剂盒
细胞试剂

博湖试剂-*10纳米以下碳纳米管晶体管问世

时间:2014/4/3阅读:743
分享:

*10纳米以下碳纳米管晶体管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日(北京时间)报道,来自IBM、苏黎世理工学院和美国普渡大学的工程师近日表示,他们构建出了*10纳米以下的碳纳米管(CNT)晶体管,而这种尺寸正是未来十年计算技术所需的。这种微型晶体管能有效控制电流,在极低的工作电压下,仍能保持出众的电流密度,甚至可*尺寸性能的硅晶体管的表现。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一期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很多科研小组都致力小尺寸的晶体管,以切合未来计算技术对于更小、更密集的集成电路的需要。但现有的硅基晶体管一旦尺寸缩小,就会失去有效控制电流的能力,即产生所谓的“短沟道效应”。

  在新研究中,科研人员舍弃硅改用单壁碳纳米管进行实验。碳纳米管具有出色的电气性能和仅为直径1纳米至2纳米的超薄“身躯”,这使其在极短的通道长度内也能保持对电流的闸门控制,避免“短沟道效应”的生成。而IBM团队研制的10纳米以下碳纳米管晶体管证明了这些优势。

  科学家表示,理论曾预测超薄的碳纳米管将失去对于电流的闸门控制,或减少输出时的漏极电流饱和,而这都会导致性能的降低。此次研究的zui大意义在于,证明了10纳米以下的碳纳米管晶体管也能表现良好,且优于同等长度性能*的硅基晶体管,这标志着碳纳米管可成为规模化晶体管的可行备选。

  工程师在同一个纳米管上出若干个独立的晶体管,其中zui小一个的通道长度仅为9纳米,而这个晶体管也表现出了*的转换行为和漏极电流饱和,打破了理论的预言。当与性能*,但设计和直径不同的10纳米以下硅基晶体管进行对比时,9纳米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的直径归一化(漏)电流密度,可达到硅晶体管的4倍以上。而且其所处的工作电压仅为0.5伏,这对于降低能耗十分重要。此外,超薄碳纳米管晶体管的极能也显示出了其在未来计算技术中大规模使用的潜力。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