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北京捷睿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智慧城市下交通信号如何控制

技术文章

智慧城市下交通信号如何控制

阅读:518          发布时间:2020-6-3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规模随之增大,城市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出行距离越来越远、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城市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交通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对城市现有的交通设施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而当前,交通设施的发展总体上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遂产生了交通拥挤问题,且日益严重,这不仅给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还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到居住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大多城市交通信号概况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使用的交通信号机采用单纯的固定周期信号控制,信号灯配时未考虑交通流量实时变化情况,控制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无法综合运用多种信号控制方式,对交叉口的时空资源进行深度研判,形成综合优化方案。在平峰时期,无车方向绿灯仍在亮,造成道路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通行效率;而在交通流量高峰期时,不能根据交通拥堵的实时情况,来调节交通流量。信号灯与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互不协调。信号灯的设置与道路车道功能不匹配导致交叉口冲突点增多,高峰期间长期处于拥堵状态。此外,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也有不合理现象,大型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设置过短,导致行人无法在绿灯期间安全通过交叉口,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结构形态呈现为强中心形态且单一,其主要功能以中心分散分布,工作、居住等分布集中,居民出行距离较短,出行次数多,非机动车流量大,自行车、电动车等是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

 

大多城市由于道路交通规划起步较晚,没有经过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对城市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加预计不足,中心城区大多为狭窄、无拓宽空间的道路,加上城区旧规划系统未对停车设施进行前瞻性规划,导致大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违停乱停现象,城市大型商业中心、医院等早晚高峰时段产生大量瓶颈点。针对这一区域,可以通过在上游有蓄车能力的交叉口采取截流的控制策略,降低关键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在外围区域将交通负载均衡分配到每一个交叉口,实现关键交叉口及瓶颈点段高峰期间不拥堵的目标,确保整个路网的均衡、畅通。

干线绿波协调控制适用于交叉交通流量大致接近,每个交叉口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绿波带方向的通行能力大致相当,路段上交通秩序比较好(横向干扰少)的主要干线路段。考虑到车队离散问题,线控系统的交叉口间距一般不应超过800米。通过设置周期和适当的相位差使得车辆达到通过交叉口时都是绿灯的效果。对于区域性拥堵,进城方向应采取截流、红波控制,减缓车辆进入拥堵区域的速度,均衡路网交通流分配;出城方向,绿波协调控制,加快车辆出城速度。距离较为接近的交叉口考虑运用同步控制方法进行协调,达到双向车流不停车通过之间较短路段,避免引起车流堵塞溢出至上游信号交叉口。

Q: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1. 单点交叉口实时优化与多时段方案相结合

单点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设计主要是针对于其他交叉口相距较远、关联性不强的交叉口,通过对单点交叉口的优化设计,使交叉口放行效率高、通行能力大。对单点交叉口而言,建议增设检测器等设备对交叉口进行实时监测,获取进口车道的流量、排队长度、时间占有率、车头时距及交通通行状态等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时段配时方案设计,实现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的设计。

在一些行人非机动车较多的交叉口,增加机动车右转红灯相位设置,通过相位迟开早闭的方式,对机动车右转车辆进行放行控制,降低右转机动车与直行非机动车、行人冲突时间。

2. 不同交通状态下路段协调控制

大多城市因道路交通出行较为集中,高峰平峰及夜间路段交通流状态差异较大,在路段低饱和状态下,信号控制优化可以协调方向“少停车次数”为优化目标,通过交叉口饱和度模型计算信号公共周期,根据交叉口之间路段长度和车流速度计算相位差,建立低饱和状态下路段协调控制,达到进入协调子区车辆尽可能的减少停车次数通过子区。

在路段准饱和状态下,信号控制优化以“控制子区均衡交通流”为前提,以协调方向“大绿波带宽”为优化目标,通过交叉口饱和度模型计算信号公共周期,根据准饱和状态下实际运行车速调整相位差,达到进入协调子区绿波带宽车辆尽可能增大,保证大部分车流顺利通过协调子区。

在市中心路段,往往因道路条件限制、商业中心聚集等因素,造成部分路段出现过饱和甚至交叉口回溢现象,在此种状态下,信号控制优化应采用以“面”保“点”控制策略,以“截流”为主要目标,通过干线红波的设置,将车辆截流均衡分配至外围交叉口,降低老城区关键交叉口的饱和度,减少车辆二次等待红灯次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夜间低谷时部分路段应考虑减少信号控制相位,合并左转与直行相位,以干线双向绿波协调控制为主。

 

仅靠交通供给方面的对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中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必须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通过交通政策和交通管理等的导向作用,以及全体市民交通意识的提高,使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维持在均衡状态下的有序增长。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