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企业关注 >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高质高效实现健康惠民

2023-07-11 09:04:39 浦东发布 点击量:37445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点纷呈,现场共有30多款大模型,充分展示了大模型对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边界,也为众多垂直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医疗便是其一。
 
  大会开幕前夕,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牵头,并联合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高校及医院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医疗多模态基础模型群“OpenMEDLab 浦医”。“OpenMEDLab 浦医”将于近期逐步开源,覆盖医学图像、医学文本、生物信息、蛋白质工程等10余种医疗数据模态,促进基于医疗基础模型的跨领域、跨疾病、跨模态科研突破,推动医疗大模型的产业落地。
 
  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的赋能不断深化拓展,让人们对未来医疗产生更多期待与遐想。
 
  日前,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INS018_055已完成2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这标志着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新颖靶点发现和分子设计的候选药物已推进至2期临床试验阶段。
 
  所谓AI制药,即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替代大量实验,对药物结构、功效等进行快速分析,以达到缩短试验周期、节省成本、促进新药发现、提升试验成功率等目的。特别是在药物发现环节,AI搜索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专家经验,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利于创新药物靶点的确定,找到合适的先导化合物,从而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在临床前研究环节,基于AI技术的新药研发管线可将临床前研究时间从3-6年压缩至1-2年,大幅提高效率并节省成本。
 
  凭借研发效率快等优势,AI制药正成为新的热门赛道。有预测显示,到2024年,AI新药研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1.1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
 
  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的应用远不止这些,在包括辅助决策、药物挖掘、健康管理、患者智慧服务、医疗机器人、医院管理、精准医学等不同领域,涉及医学影像、医疗文书和语音处理、病理切片分析、音视频分析与应用、多组学数据分析等不同方向,都有了成功实践,为患者带来福音。
 
  例如,在中山医院打磨和测试的上海联影全景动态pet-ct“探索者”,把过去20分钟的全身扫描压缩至15-30秒。灵敏度是传统扫描的30到40倍,而辐射只有过去的1/40,连孕妇和婴幼儿也能安全接受全身扫描。从病人的视角来看,医疗AI的效益体现在:缩短检查的时间、降低检查的费用、提升检查安全性和扩大受众范围。
 
  众多跨国企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加码“AI+医疗”领域。例如,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布国产超高端CT SOMATOM Force(达尔文双源CT),可在一秒内完成头颈心联合扫描,为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疑难疾病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同时其尖端影像链技术还可以大幅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和对比剂用量。去年,微创®鸿鹄®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一款搭载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自有知识产权机械臂,并获准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