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时事聚焦 > 正文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度全省深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工作视频会

2023-04-25 15:35:40 浙江生态环境 点击量:37394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4月20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深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工作视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各项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创新活力、持久动力。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竺恒峰通报数字化改革工作进展。
 
  郎文荣厅长充分肯定全省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过去一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数字化改革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建设、经济稳进提质,大力推进生态环保领域变革重塑,形成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整体推进、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针对下一步工作,郎文荣厅长强调了三点意见: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领会“根本出路”和“关键一招”的重要内涵,进一步增强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现代环境治理高地的使命感责任感。充分认识数字化改革是识变应变求变的战略选择,把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与落实数字浙江建设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字化改革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一体贯通起来,以“数智变革”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示范先行;充分认识数字化改革是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根本出路,生态环境保护内涵在延伸、职能在扩展、重心在转变,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亟待重塑变革,必须对标“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基本路径,坚持系统性思维、激发创造性张力,从根本上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认识数字化改革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招,围绕厅党组确定打造“六个高地”,实施“六大工程”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节点管理、量化闭环”“系统集成、多跨协同”“持续迭代、动态演进”的优势,推动减污降碳、水生态修复、土壤治理、“无废城市”等国家改革试点工作克难攻坚、创新突破,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效能。
 
  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发力,推动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围绕“六个全”目标,将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底座之上,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推动实现“大脑”更聪明、“场景”更实用、“感知”更敏锐三大跃升。打造全量归集、智慧高效的“中枢大脑”,当前,生态环境“大脑”已初步成型,要以全省统一的“数据底座”“能力中心”“协同中枢”为关键,迭代建强“中枢大脑”,实现数据全量归集、应归尽归,强化“大脑”综合集成,形成“决策—控制—反馈—改进”的工作闭环,推动数据全量化的融合共享和条块业务大跨度的协同整合;打造贯通协同、实战实效的“场景应用”,紧扣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在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中心大局上激发数字化改革的创造性张力,打造“改革+应用”的硬核成果,在需求分析上,进一步聚焦群众、企业、基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高频事项,在开发建设上,确保全省步调一致、应用集成贯通、按需便捷访问,在实战实用上,对存在明显短板缺陷或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实施迭代优化或合并关闭;打造多维集成、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进一步推进涵盖“天地空人”的生态环境态势“一张网”全感知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细颗粒物、臭氧、主要温室气体因子等监测网络,推进电子围栏、地下水自动监测等试点建设,提升污染精准溯源、风险快速识别、趋势预测预警的能力,找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内在规律和演变路径,推动发现机制从“亡羊补牢”向“事前事中发挥作用”转变,实现防患于未然。
 
  三是压实责任,强化协同,打造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一盘棋”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把改革需求、改革任务、改革方法统筹起来,突出责任成链、机制成网、保障成体系,形成高效协同、政策集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攥指成拳聚合力,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数字化改革工作的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和推进落实。优化机制强保障,构建“1+N”的全省数字化改革制度标准体系,明确数据治理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应用建设等制度规范,坚决避免各搞一套、各自建设以及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等问题。要依托市场化机制,强化合作共建和成果共享。坚守底线防风险,牢固树立网络安全底线思维,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各项要求。善作善成强本领,加强数字化改革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善于运用数字化理念、策略、手段破解发展问题、改革问题、治理问题,不断浓厚科学干事、创新干事的工作氛围。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