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智慧城市

新发产品更多
新型智慧城市正加速演变 向成长期过渡
2021年12月14日 16:32:29来源: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45120
导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更高水平,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由传统向新型快速演变,全新的智慧城市图景正徐徐展开。
  【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更高水平,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由传统向新型快速演变,全新的智慧城市图景正徐徐展开。
 
  与传统智慧城市建设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代表着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新型智慧城市更注重创新、落地和实际应用,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为主旨。
 
  为什么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实践,传统智慧城市建设所导致的“信息孤岛”、“安全隐患”、“重技术轻服务”等问题日渐暴露。2015年底,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基于时代背景、技术趋势、发展需求,创建新型智慧城市,成为打破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消除城市信息安全隐患,推进智慧城市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病”相伴而来,城市面临大气污染、地面形变、洪涝灾害、交通拥堵、疫情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提出面向新时代的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显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智慧城市正加速演变,向成长期过渡
 
  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是不断演进、不断迭代、实时优化的,当下中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2020年《数字孪生白皮书》指出,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根据《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显示,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的城市占比已增至80%,许多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心已从整体规划向全面落地过渡。
 
  长期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都存在“碎片化”建设的问题。面向“十四五”、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要着力解决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一条虚实融合、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多元参与、内生安全的发展道路。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如何发展?
 
  1)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要强化基础设施统建共享,加快城市数字平台建设,统一部署全市“政务云”,为全市信息化提供统一的数据机房、计算资源、数据存储资源,强化技术支撑,提升安全水平,保障运维质量。
 
  2)关键要在数据整合上下功夫。要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及时将各信息系统迁移至“政务云”平台,着力打通“信息孤岛”,尽快实现政务数据汇集共享。
 
  3)根本在于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总结
 
  以人为本,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智慧城市不仅要让政府的决策更聪明、更准确、更科学,还要让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感知更高效、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关键词 新型智慧城市成长期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新型智慧城市正加速演变 向成长期过渡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