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新发产品更多
建立物联感知体系 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2020年03月09日 13:17:31来源:安防展览网点击量:57148
导读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平台和云数据库的快速发展,如何推动物联网多源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向各个领域延伸大数据服务,为城市运营指挥管理中心建设多部门协同运营指挥提供基础,成为城市感知层建设的关键问题。打通城市“眼耳鼻”,也将打通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
  【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平台和云数据库的快速发展,如何推动物联网多源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向各个领域延伸大数据服务,为城市运营指挥管理中心建设多部门协同运营指挥提供基础,成为城市感知层建设的关键问题。打通城市“眼耳鼻”,也将打通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
 
  城市的“眼睛”:5G+AI打造超高清视频监控
 
  在城市视频监控领域,“超高清、更智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5G的高传输率、高宽带、高可靠的特性,降低了网络传输速度导致的延迟现象,加速了监控信息的超高清显示,从而助力城市指挥中心平台做出更精确、更有效、更快速的安全防范决策。
 
  针对AI技术,AI的深度学习对视频图像解析的突出作用突破原有的限制,将安防监控传统的事后复核转变为事中、甚至于事前的预警布控,为大数据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AI为超高清视频监控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4K超高清也给AI在落地应用中带来了更清晰的图像资源和更多的海量数据。
 
  城市的“鼻耳”:环境监测助力智慧环保
 
  在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智慧环境的关注近年来愈来愈高。目前,在我国,随着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走向精细化、智能化,检测者有能力采集甚至于低成本采集数据,数据量的大大增加,将让人们在对各类情况下都能迅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网格化监测系统,现已成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的利器之一。采用的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在气象监测站点内安装PM2.5传感器、粉尘颗粒监测传感器等多种气体环境监测传感器,获取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借助预警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城市应用场景中如建筑工地等易污染地区,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多种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和监控摄像机,对多个环境参数全天候 24 小时在线连续监测,超过报警值时还能自动启动监控设备、降尘设备,具有多参数、实时性、智能化等特性;还可联动摄像头拍摄、录像现场实时画面,一键抓拍、车牌识别。
 
  近几年,在城市“眼耳鼻”感知应用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落地使用,实现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统一,如智慧路灯杆。可作为物联网入口的智慧路灯杆,具备环境监测、室外广播、公共WiFi、LED屏、视频监控、充电、紧急求助等多重功能,也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量身定做,集成相应功能。未来,推动感知层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满足智慧城市数据采集基本需求的必由之路。
 
  结语:在智慧城市进程中,参与建设的企业更应协同合作,积极研发视频应用、升级云数据库、拓展人工智能AI算法等,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完善物联网采集中“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城市感知数据,将城市的“眼耳鼻”结合起来,打通城市管理中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及“孤岛”状态,形成高效的协同配合,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 物联感知智慧城市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建立物联感知体系 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