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经过多年发展,安防行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稳定的竞争格局,AI的融入,不仅能让安防整体系统得到很大提升,也让行业属性得到延伸,当前的安防已经不再是之前封闭的行业,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争夺AI时代制高点成为安防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在这一过程中,AI如何落地使用是安防行业发人深省的问题。
AI助推安防 落地势在必行
在云计算、大数据、芯片、算法等基础能力技术助推下,“AI+安防”概念开始浮出水面,基于GPU运算的方案、人脸识别、大数据应用等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可以说,安防监控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大转型,各种新技术的大规模植入,加速驱动着智能监控技术升级,向更高层级进化。与此同时,行业用户对视频监控也提出更多需求,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催生出不同的用户需求。
不过,尽管AI助推让安防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但“AI+安防”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AI在整体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还很低,企业的运营、盈利和研发投入主要还是要靠传统业务来支撑。AI安防尽快落地势在必行。
AI安防落地面临困局
如今AI安防正逐渐走向落地应用阶段,然而,从厂商和用户的普遍反馈来看,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落地应用似乎并没有大众想象中的顺利,开始有越来越多诸如场景碎片化、实验室场景到实际应用场景效果差距较大等现象被暴露出来。
广东省公安厅信息化处副处长冯松青认为,目前AI安防工程化落地存在几大问题,一是算法场景限制问题,二是前端布点困难问题,三是成本高的问题,四是深度应用不足的问题。而这些也成为当前阶段AI落地应用过程中新的痛点。
如何真正“落”下来?
诚然,AI安防落地面临一些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将被安防行业淘汰,相反,在2019年甚至是未来的几年内,人工智能依旧是安防行业主旋律。正如云天励飞方案总监王军在谈及“AI+安防”未来时表示:“一旦人工智能学会如何说服用户并且得到用户的认可,人工智能将为安防行业非常大的利益和价值空间。”
目前AI安防市场正在面临技术快速更迭,产品持续创新,系统方案越来越趋于定制化的现状。在智能化市场需求不断衍生的发展中,企业不仅需要提供成本可控、用户买得起的产品与服务,更需要紧紧围绕场景落地做针对性的优化和开发,使AI不再是技术概念,而是各种场景、各行用户能够适应的深度应用。
此外,许多厂商在宣传的时候,没有将实验室数据与实际应用数据区分开,用户产品期望值与使用的落差即源于于此。厂商应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与痛点,不仅要深入了解具体落地的细分场景,还要对整个工程审批与实施的流程有深入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用户,让AI真正“落”下来。
(本文据CPS中安网、蓝色星际、安防知识网、物联中国、亿欧、《中国安防》信息整理,中国安防展览网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