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今年以来,上海黄浦区坚持高压严管、综合施策,梯次推进夏季消防检查、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冬春火灾防控等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主动作为、借势发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强力督办督改重大火灾隐患和城市管理顽症,不断净化消防安全环境。
党政同责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平台。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化召开全区消防工作会议、夏季消防检查会议、冬春火灾防控会议,将消防工作政府目标责任考评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考核体系。二是强化消防委联动平台。联合区商务委、建管委、文化局等职能部门,对全区小商品市场、在建工地、文物古建筑普查,联合区应急办对部分委办局行业条线列管单位火灾隐患进行复查,着力推动行业部门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职责、任务、负面”等清单制度在全区得到落实。三是强化规划指导平台。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辅助决策机制,聘请华东建筑设计院、麦肯锡咨询公司、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等第三方等专业机构开展咨询指导服务,优化区域消防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综合执法机制更加健全。一是紧盯火灾隐患整治不放松。先后部署开展了在建工地、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群租房、文物古建筑、易燃易爆等专项整治行动,以超常规、高强度模式,保持消防违法行为整治高压态势。二是紧盯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不放松。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火灾隐患综合治理,构建“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地区推进、消防指导、单位负责、群众自治”的综合治理模式,区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上海金坛休闲娱乐中心已实施关停,市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上海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也正在实施全面的消防改造。三是紧盯“不放心”单位管控不放松。召集全区589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集中约谈并签订承诺书,对30余家“不放心”单位开展隐患整治和风险评估,组建小东门、老西门街道政府专职微型消防站并建立社区24小时火警巡视制度,持续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能力。
群防群治格局更加扎实。一是紧盯老式居民区改造。结合全市开展的“光明工程”电力项目,联合市供电公司、各街道在老旧居民社区开展公共部位电气线路改造,采取完善配电设施的扩容、接地、防火封堵、继电保护装置等措施,已完成13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的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及老式木制电表箱的更新改造,建成40个试点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源头提升小区消防安全设防等级。二是紧盯微型消防站建设。坚持属地管理、自防自治原则,建成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480个、配备人员11946名、配置装备器材63691件,并在社区居委建成微型消防站181个、配备人员1471名、配置消防摩托车、车载手抬泵等消防车辆180辆、灭火破拆通讯器材12780件。三是紧盯消防网格化管理。充分依靠居委干部、协管员、保安员、平安志愿者等基层组织,肩负防火检查、消防宣传、初起火灾扑救等职责任务,由属地街道指导居委开展滚动排摸并对疑似群租现象“早发现、早核实、早报告”,不断完善消防网格化管理。
立体宣传氛围更加广泛。一是用好全媒体宣传平台。利用地标性建筑外墙大屏、商业户外广告屏、楼宇电视、滚动飞屏以及娱乐场所开机设备等载体,在全区人员密集场所滚动播放消防安全提示,利用手机短信平台集中向消防委成员单位及重点单位消防管理人、责任人等特定人群及时发送消防提示短信。二是锁定重点宣传对象。结合暑期军训向全区高一新生定制下发《黄浦区校园消防手册》,重点落实对老弱病残幼、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宣传看护帮扶措施。三是强化消防演练培训。利用“5.12防灾减灾日”、“9.16全民国防教育日”、“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日进行大规模居民小区演练和消防安全宣传活动,组织派出所社区民警、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各街道居委会干部、网格管理人员分批次开展业务培训。全年,央视及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法治天地频道以及各大报纸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黄浦消防工作130余次,“黄浦消防”官方宣传平台发布微博2200余条、微信300余条、提示短信5万余条,区消防体验馆、各基层消防中队共开展各类群众体验性活动380余次,培训社会人员2.8万余人次,通过主题活动、邮政投递、入户派发等形式发放各类消防宣传品50万余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