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能家居】随着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产业异军突起。在单品层面,继智能路由器、智能
摄像头、智能音响之后,智能门锁在2017年成为市场的新宠儿。
近日,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谁在说》栏目对智能锁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并对网传的拓印指纹、硅胶指纹、人脸照片就能打开指纹锁和人脸识别智能锁等传言进行了实验性证明,实验结果狠狠打了那些别用用心、散布谣言者的脸。
报道显示,虽然各大小社区都有不少智能锁厂家在推广智能锁,而且到处贴着更换智能锁的优惠通知,但是大多数住户表示,对智能锁不甚了解,对智能锁的安全性更是表示怀疑。
用户担心的是,智能锁出问题之后进不了家门怎么办?用户的担心,当然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对智能锁的认知度还不够。据调查显示,90%的用户不知道市面上都有那些智能锁品牌,也不知道智能锁到底可不可靠。
这说明什么?说明近年来智能锁行业虽然很火热,而且各种各样的炒作也总是层出不穷,但是却没有几个企业把心思花费在市场和用户的培育上。而且网上各种对智能锁的质疑声音也总是此起彼伏,但却没有哪个企业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站出来回应或是澄清网上的质疑。
因此,网上的各种关于智能锁的质疑声,从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而且严重阻碍了智能锁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普及。
这一次,北京电视台对人们关心的假指纹、人脸照片开锁进行了实验。主持人首先用印泥复印了一把已录入到指纹锁的指纹,然后沿着边缘剪掉多余的部分,再拿着复印出来的假指纹试图开锁,多次实验后仍旧无法打开智能锁。
复印的指纹打开失败之后,主持人模仿特工电影中运用指纹模的方法试图打开智能锁。主持人首先找来一块蜡,烧软之后摁上自己指纹,然后倒入硅胶水,后加入凝固剂之后形成了一个非常逼真的指纹模,但依旧打不开智能锁。
对此,专业人士解释道:以前的智能锁大多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模块,是通过成像对比之后打开智能锁;而现在大多智能锁采用的是半导体指纹模块,只有活体的指纹表皮沟壑与指纹模块接触之后产生电流方能打开。所以,假指纹打开半导体指纹锁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主持人对密码开锁容易被偷窥的问题,也做了一番实验。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大多智能锁具有虚位密码功能,也就是说在输入密码之前随便录入任意数字,再输入正确密码同样可以打开智能锁,从而避免了密码被偷窥。
因此,从这几个简单的实验,电视台主持人得出的结论是,市面上的智能锁是安全的,用户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随后,主持人又对人脸识别的锁具进行了实验。主持人在录入有自己人脸信息的锁具上,用手机给自己拍一张照片,然后对着摄像头扫描,反复实验均无法打开。也就说人脸识别的智能锁,也是活体识别,可以识别人脸细微的动态表情,照片是不可能打开的。
不知道在网上散布智能锁不安全的那些*者,看到北京电视台这样的实验之后,脸是不是感到火辣辣地疼呢?在此,我们智能锁人对北京电视台站出来给智能锁正言表示感谢。
我们也相信,用户看到北京电视台这一期《谁在说》节目之后,对智能锁的怀疑态度会有所改变。但我们还要提醒想购买智能锁的用户:选购智能锁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品牌,而且不能贪图便宜购买价格过于低廉的智能锁。
原标题 谁说智能锁不安全,看看北京电视台怎么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