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智能安防千亿赛道 高举AI大旗并不意味安企不翻车
2017年09月07日 11:23:42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点击量:63693
导读人工智能浪潮不可能托举起所有的安防企业,实际上在通往智能安防千亿市场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安防企业就有可能翻车。在笔者看来,天凉了,这些安防“王氏”容易破产。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人工智能之火无需赘言,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举人工智能大旗,安防企业就能安然存活人工智能技术孵化出了一批安防独角兽,但与此同时,技术的洪流也会吞没一批安防赶潮者回顾物联网以及5G市场发展,就不难发现,在渡过野蛮增长期之后,市场会自主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回归理性状态。
 

 
  人工智能浪潮不可能托举起所有的安防企业,实际上在通往智能安防千亿市场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安防企业就有可能翻车。在笔者看来,忽视应用场景和消费者需求更容易让安防企业翻车。
 
  天时和地利具备 别忽视“人和”
 
  目前,安防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拥有天时和地利。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推广应用。相比于其他行业,海量的监控数据让安防成为人工智能佳试验场。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安防企业如果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安全着陆场,“人和”这一元素不能缺失。
 
  何为“人和”?在笔者看来,“人和”是指安防产品切实击中消费者痛点,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安防企业忽视消费者需求,那么安防+AI产品只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也就谈不上“人和”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安防的本质不会改变,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不会改变。因此,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安防应该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
 
  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备受公安部门的欢迎,其原因就在于旷视等企业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切实击中了公安部门的痛点,满足公安部门检索的需求。在传统监控系统中,公安部门如果想要通过监控录像查找目标人物,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花费数周的时间。而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可以在短短数分钟,快速识别目标人物,并且自动跟踪和记录。切实击中公安部门监控视频检索效率低下痛点,这才是旷世等人工智能企业开拓安防市场的利剑。
 
  别单纯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忽视应用场景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找到智能安防的实际应用场景才是企业长久生存下去之道。安企如果一味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不寻找实际应用场景,很难将前景转化为“钱景”。安防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应该是与生活真正结合起来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概念产品。
 
  从目前看来,安防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并不缺人工智能专家,商汤科技创始人本身就是计算机视觉专家,云从科技的创立者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黄煦涛教授,海康威视研发团队中博士、博士后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占比接近七成。对于海康等有科技优势的安防企业,落地场景才是决定成功关键。一心扎堆于实验室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安防企业,也容易在智能安防赛道上翻车。
 
  结语
 
  本文的目的并非在于给AI+安防泼冷水,只是希望安防企业在通往千亿市场的道路上,能隔离来自资本市场的噱头炒作声,冷静地看清智能安防的落地途径。也希望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安防企业,能扎实稳健地推进AI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构建AI+安防的时代。
 
关键词 智能安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智能安防千亿赛道 高举AI大旗并不意味安企不翻车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