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生物识别技术频频刷屏 芯片大厂在抓紧布局
2017年09月07日 10:34:48来源:微信-物联网技术点击量:34582
导读十年磨一剑的华为海思与横空出世的新科“独角兽”寒武纪的牵手,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注射了一剂兴奋剂。中信证券认为,有望从华为AI芯片概念中受益的还有AI技术落地的安防子行业及相关芯片公司,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富瀚微等。另外还有AI相关布局的芯片公司,如景嘉微、全志科技等。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十年磨一剑的华为海思与横空出世的新科“独角兽”寒武纪的牵手,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注射了一剂兴奋剂。中信证券认为,有望从华为AI芯片概念中受益的还有AI技术落地的安防子行业及相关芯片公司,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富瀚微等。另外还有AI相关布局的芯片公司,如景嘉微、全志科技等。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存在感越来越强,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皮肤传感器等新兴应用层出不穷,预计2020年搭载指纹识别的智能机将成长到14亿部。生物识别作为独特的个人身份ID,密码将随之消失,信息数字化在医疗支付等领域带来的变革将不可预测。其中,扫描虹膜、识别人脸在智能手机等终端商品上的应用远没有按压指纹来的方便,指纹识别将生物识别市场爆发,芯片大厂已经秒速跟进……
 
  日前高通(Qualcomm)宣布将采用超音波作为指纹识别传感器技术,开启生物识别取代传统密码的新一页。目前许多芯片厂商也与其他厂商合作推出生物识别技术,不过业界也认为,生物识别技术要完全取代密码仍有一段时间。
 
  据Investors网站报道,高通副总Tim McDonough指出,其Sense ID超音波3D指纹判读技术,可巨细无遗地确认指纹细节与皮肤毛细孔,并将指纹加密储存在Snapdragon处理器内,该技术也可让智能手机透过保护玻璃、蓝宝石玻璃或其他材料扫描指纹,提高厂商设计时的弹性。
 
  分析师指出,高通并不是打算以生物识别取代密码的厂商,而且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精进,密码逐渐退场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市场也充满机会。英特尔总经理Mark Hocking表示,用户身份遭窃风险越来越高,提升生物识别技术已势在必行。
 
  IHS数据指出,搭载指纹识别感测功能的设备2014年为3.17亿部,预计2020年将成长到14亿部。
 
  日前英特尔推出的红外光束RealSense 3D摄影机,也将成为微软Windows 10识别功能Windows Hello的一部分。另外,可安装在移动装置的True Key密码管理应用程式,也将采用指纹与脸部等生物识别参数。
 
  分析师指出,目前业界正积极改善识别指纹、脸部、眼睛及打字与书写等行为特征技术,科学家Nikhil Behari便利用传感器与微处理器侦测按键压力及识别用户独特打字习惯,富士通则推出可识别手指血管的PalmSecure ID Match。
 
  另外,芯片厂商也开始与其他厂商合作,结合彼此技术推出差异化产品。据Cypress Semiconductor执行长T.J. Rodgers表示,指纹识别市场进入门槛相当高,其中原因与须拥有相当高技术IP权及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有关。
 
  因此,Cypress便与挪威Idex ASA合作推出TrueTouch Fingerprint Reader。除此之外,恩智浦则与Next Biometrics合作,针对智能手机推出可随时处理感测的App,并改善智能卡片生物识别技术。
 
  SmartMetric则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身分证,推出全功能指纹生物识别器。另外,Synaptics也推出只须单点触控便可进行识别的Natural ID,目前已获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S5采用,Synaptics也打算将眼球扫描技术与指纹感测技术引进汽车及游戏市场。
 
  Synaptics、Cypress、高通、微软、恩智浦、Google与PayPal都是Fast Identity Online(FIDO)联盟,旗下会员Nok Nok Labs识别技术也被MedImpact Healthcare Systems医疗体系采用。
 
  随着业界不断推出指纹识别技术,提供用户更安全方法与更简易使用只是开始,但由于密码已经相当普及,因此生物识别技术要完全取代密码仍须一段时间。
 
  原标题 芯片大厂角逐生物识别 支付医疗变局不可预测
关键词 虹膜识别生物识别车牌识别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生物识别技术频频刷屏 芯片大厂在抓紧布局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