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今日,国家网络安全学院项目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开建,相关5个项目同步开工,投资总额约216亿元。6大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各类型设备的接入,在带来更加便捷生活的同时,各类意想不到的网络安全隐患便悄悄的潜伏在我们周围。进入2017年,WannaCry 病毒与Petya 病毒席卷,在短短几小时内袭击100多个国家和组织机构,对于人们的心理、财产和隐私信息产生了严重影响。
如今,网络安全的边界愈发模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更好地结合与提升网络安全产业将会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十几年,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深度学习的能力与“天生自带”的自动化属性相结合,将为人工智能装上前进的发动机,在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与更多的领域相结合。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网络病毒数量与类型的逐渐上涨,让网络安全再度受到了的关注,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其优越的自动化作用在网络安全防御和攻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Gartner发布2017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已经部署在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目标识别、人脸识别、人机对话、认知计算、商业无人机(无人机)、对话用户界面、企业分类法和本体管理、机器学习,智能微尘、智能机器人,智能空间等等新兴技术领域。
同样,在安全领域人工智能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实现更快、更的漏洞发现和修复带来可能,同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厂商也开始利用其优点对抗网络安全威胁与网络异常检测,升级网络安全检测体系。
但回溯历史,自从有了互联网,就有了网络攻击,虽然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也许有时你也会发现它们存在很蠢的一面。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陈海波说过,“人工智能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可以做得如此之好,但让他感到失望的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却做得如此之差。”
由于现代的计算机还不具备复杂的抽象思考能力,与我们想象中的智慧生活还相差甚远,就目前的深度学习系统而言是很容易被欺骗的,自动驾驶系统、人脸识别算法和工控系统等等均存在安全漏洞,都会给黑客留有可乘之机。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黑客运用人工智能的工具和技术实现入侵,不声不响的窃取你的隐私数据。
原标题 人工智能发展的背后 网络安全该如何保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