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市场分析

新发产品更多
人脸识别如火如荼 技术局限仍待突破
2016年11月14日 18:09:59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点击量:73490
导读从谷歌、Facebook到BAT,从社保领取到校园门禁,人脸识别将成为一把便捷的“钥匙”。但行业内关于人脸识别准确性、安全性、隐私性的辩论,也从未停止。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从谷歌、Facebook到BAT,从社保领取到校园门禁,人脸识别将成为一把便捷的“钥匙”。但行业内关于人脸识别准确性、安全性、隐私性的辩论,也从未停止。

  
  人脸识别市场应用爆发
  
  人脸识别又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是一种通过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
  
  国内人脸识别市场自2015年三月,马云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用支付宝“刷脸”买了一套纪念邮票,成为我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商业领域的产品雏形。人脸识别应用市场也从爆发。随后,各大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推出了刷脸相关的应用。
  
  而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行业的起源更早。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拥挤的人群中快速识别出社会不安定分子,是公共社会安全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景区人脸联测,实现景区人流智能控制;以及在考勤、智能锁、*信息验证等领域的应用。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全社会、全领域的应用技术。
  
  互联网金融领域,平安普惠2015年7月推出刷脸贷款产品“平安i贷”;同年8月中旬,微众银行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PP上线;融360宣布和商汤科技宣布合作,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线上贷款的认证流程中。腾讯的微信钱包中,推出了微证券产品,推荐用户“刷脸”开户;京东钱包也不甘示弱,也已实现“刷脸”解锁。
  
  在人社领域,东软集团是国内具代表性的社保服务软件提供商,产品覆盖近200个城市并惠及4亿人口,是协助人社机构构建线上平台的主力之一。为提升人社的基础能力和风控能力——即对用户身份真实性进行识别和用户数据整合,同时为市民提供便利、安全的认证环境,东软集团连同旷视(Face )合作推出了“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App”和“全民参保登记App”,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帮助人社管理机构和市民实现远程身份验证和社保登记。
  
  据相关预测,自2015年至2020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增速为166.6%,而国内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纵观国内市场,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5.9%,同一时期,我国市场规模约占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的10%。相比较于我国人口及城市规模的占比,虽然人脸识别市场的这个数值占比略微偏低,但随着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人脸识别市场将迎来爆发。
  
  在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生物识别技术在互联网安全、信息认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起高度关注。业内人士的共识是:随着算法的完善,生物识别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不断跨越用户接受的门槛,其市场呈快速爆发之势。其中,人脸识别的国内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人脸识别虽热尤冷,技术局限仍待突破
  
  随着人脸识别向基础金融领域的渗透,这项存在了10多年生物识别技术突然被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与每一样疾行的科学技术一样,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意想不到的潜在威胁也让人害怕。在美国,人脸识别的技术带来的隐患曾让Facebook、谷歌等多家科技巨头引火上身。
  
  目前,人脸识别的算法还达不到100%的。“这个世界上,有和你长得很像的人,当从1000万张人脸图片中搜寻你时,出来的极可能不是你,而是和你长得很像的那个人。”人脸识别的还达不到指纹或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那么高的准确度。
  
  并且,与指纹、虹膜不同的是,人脸形态并非终生不变,而是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也是人脸识别技术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难点。据了解,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做到的是,人脸在发型变化、常规化妆、一定程度的胖瘦变化、自然老化等情况下可以被识别出来。但是,如果人脸因为整容等原因出现过于剧烈变化,计算机的人脸识别技术也无能为力。另外,对于双胞胎、多胞胎的人脸识别难度也很大,目前只能采用多种识别方式组合的办法来进行身份识别。
  
  此外,人脸识别对场景光线环境也十分敏感敏感,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平面2D采集人脸与五官相对位置进行识别,它存在以照片形式蒙骗识别机器的可能。“但在无配合场合下,可能会出现识别偏差,比如会出现你的表姐比你更像你的情况。”
  
  不过总体上来说,人脸识别的度已经超过人眼。尤其在2013年之后,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成熟,行业步入了一个真正的爆发期。
  
  结语:每一项技术都有利弊。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做出的平衡才是市场需要的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各项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望山跑死马”,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安全”这座高山,但要真正走近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安防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人脸识别如火如荼 技术局限仍待突破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