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据新消息,日前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开园仪式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国内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图已经存在,两个月之内就会发布,这也将成为中国无人驾驶领域公布的技术标准。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标准将于近期发布
据美国IHS汽车信息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100万辆,而中国届时将成为世界上大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将拥有超过57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国内外的各大汽车厂商早已经磨刀霍霍。
英特尔正携手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厂商Mobileye为宝马开发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除了宝马之外,通用汽车、特斯拉等厂商也均为Mobileye的客户。去年,奔驰无人驾驶概念车F015 Luxuryin Motion就已经完成了它的首秀。
今年4月,长安汽车的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经历5天行程2000多公里抵达北京。海马汽车在去年推出了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涵盖了车载诊断系统功能、维修功能等,搭建了一个智能的人机交互平台,并在国内建立了相关技术研究中心。
虽然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投入无人驾驶领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
首先是消费者人群。据沃尔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超过72%的消费者认为应该保留人类驾驶汽车的自主权,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觉得无人驾驶汽车也应该配备方向盘。无人驾驶汽车无论将来发展到怎样的智能化,但终究无法取代人类原本的驾驶乐趣。
其次,配套法律法规也一直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关于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和理赔,汽车制造商是否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一直无法明朗化。而且由于没有驾驶员,责任人的认定也成为大的问题。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限速问题也无法达成一致,按照沃尔沃的调查,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制定的无人驾驶汽车限速过慢,应该把车速限制提升到一个更合理的区间。
后,无人驾驶技术的技术瓶颈依然没有根本性突破。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的激光雷达技术存在缺陷,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道路标识有可能被掩盖或者看不清,这就影响了自动驾驶的效果,而且这套系统造价过高,也很难商业化推广。
付于武说:“无人驾驶的突破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主动安全技术升级为半智能,到终实现所有路面所有场景的完全的无人驾驶。”显然,我们还处在安全技术升级和半智能之间的某个位置,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虽然都具有了诸如自动泊车、智能油门刹车等半智能化辅助系统,可是,距离真正的完全无人驾驶,整个社会和汽车行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