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需求各不相同 研制可行战略至关重要
2015年04月15日 09:33:5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点击量:1277
导读在环境资源矛盾突出、“城市病”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战略目标。智慧城市怎样建?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体现智慧?4月11日,在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暨文科创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有可能不遵守“经济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规律,而是扮演一种“逆势上扬”、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在环境资源矛盾突出、“城市病”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战略目标。智慧城市怎样建?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体现智慧?4月11日,在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暨文科创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有可能不遵守“经济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规律,而是扮演一种“逆势上扬”、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
当前,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粗放建设、过度依赖投资、硬件与软件错位、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刘士林认为,由于发展环境复杂,各个城市和区域的信息化家底、条件、需求不尽相同,研究和制定一种资源和条件可支持、社会和个体可承受、中短期和长期利益可衔接的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既需要先进的产业技术支持系统,也需要的城市信息化协调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尽可能统筹兼顾相关各方的战略规划设计。
智慧城市除了包含先进的信息通信设施、便民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智能的生产和物流体系、开放而安全的城市数据等之外,还需要为大众制定学习、使用、创新智能交互功能的政策、机制、标准等,让每个居民都能够和有意愿去体验、规划、设计、建造并利用智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副研究员杨滔认为,这样大众可以按照各自的想法和方式,便捷而安全地获取并生产信息,智慧地转化为各自的先进生产力,创造各自精彩斑斓的生活,从而自发形成城市的集体创造力,积极应对人口、就业、产业转型、环境污染等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在未来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需要将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纳入城市信息基础实施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中去,形成一种科技型、管理型、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有机结合和包容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将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人文服务理念相结合,打造“人文型智慧城市”大有可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