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企业关注 > 正文

2014年物联网行业年终总结:初级阶段未来看好

2014-11-30 11:27:50 199IT 点击量:5787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11月28日,据路透社报道,并购及企业财务顾问公司Hampleton日前发布的新报告指出:美国科技及电信巨头正在加速投资增长迅猛的物联网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并购热潮。我国物联网近两年发展十分迅速。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那么,今年我国在物联网行业又有哪些变化?近日,《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发布,报告对物联网产业现状,我国物联网现状及特点,未来发展及挑战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下面就来具体看一看: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把握物联网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
  
  继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战略以来,美国逐步将物联网的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优势计划结合起来以期重新占领制造业制高点。
  
  欧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联网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
  
  德国联邦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4.0理念。
  
  韩国政府则预见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持续推动融合创新。
  
  2、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
  
  受各国战略和市场推动,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所带动的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总体来看,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网、智能电网是近两年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M2M(Machine to Machine)是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内在驱动力的应用。M2M市场非常活跃,发展非常迅猛。到2013年底,M2M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目前,已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服务,在安防、汽车、工业检测、自动化、医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增长非常快。
  
  车联网是市场化潜力大的应用领域之一。车联网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服务,正在成为汽车工业信息化提速的突破口。。车载信息服务市场非常活跃,成规模的厂商多达数百家,具代表性的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丰田的G-book。截至2013年年底,安吉星已经在拥有超过660万的用户。2014年1月份,雪佛兰、AT&T和OnStar宣布密切合作,通过AT&T的4GLTE网络,由OnStar为雪佛兰汽车提供基于HTML5的应用程序商店服务,包括音乐、天气、新闻、汽车健康检测等多项内容。
  
  智能电网应用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80%的人口。
  
  3、物联网技术创新活跃,IP化和语义化成为技术标准热点
  
  各国不断深化物联网技术研究,围绕物联网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持续活跃,同时也加速了物联网标准化进程。物联网体系架构对推动物联网规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成为关注和推进的重点,多种短距离通信技术互补共存并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殊需求加快优化和适配,无线传感网方面跨异构传输机制的网络层和应用层协议成为研发热点,语义技术作为推进物联网感知信息自动识别处理和共享的基础而受到普遍重视,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端管云多层融合协同发展。
  
  4、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巨头瞄准物联网增长机遇
  
  从看,物联网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半导体巨头纷纷推出适应物联网技术需求的专用芯片产品,为整体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应用领域业务融合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势头明显,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消费智能终端市场等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M2M更是成为电信运营企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规范引导,不断优化物联网发展的环境。
  
  2、国内物联网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物联网的理念和相关技术产品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物联网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正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部分领域正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