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对讲或迎好楼市 发力二三线市场
2013年01月16日 14:35:15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1681
导读从城镇化特别是放宽户籍限制的路径选择上来看,中小城市将是主阵地,这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这些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楼宇对讲作为居住设施的重要成员之一,势必迎来新的市场契机。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从城镇化特别是放宽户籍限制的路径选择上来看,中小城市将是主阵地,这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这些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楼宇对讲作为居住设施的重要成员之一,势必迎来新的市场契机。
楼宇对讲或迎好楼市
当几乎所有信息源都宣告“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与方向不动摇”之时,人们或许依然无法对楼市重拾信心,但种种迹象表明,大政策之下的“微调”已如暗涌般弥漫开来:2012年以来,政府已经公开认可首套房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普通住宅标准做出调整,还有近期公积金贷款政策的微调,以及降息、降准等带来的货币政策的定向定量宽松等,无不彰显着房产界的复苏新机。
另外从国情来看,2013年的房产走势也依然向好:一则,中国的人口数量已达14亿,而大多数人们总是要买房住的,所以房地产的发展总体上仍然会持续走高;二则,据统计局报告,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27%,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演变,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势必会有一批又一批的楼房兴起,而这些新建的楼房,都将会成为楼宇对讲的重要市场;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刚性需求一直都存在,并且起着主导的作用,国家调控力度的加大,或许会削弱这个需求,但是却不可能完全消灭。
因此,业内资深人士认为,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甚至是接下来几年仍然会往上走,而与其息息相关的楼宇对讲行业,亦在此种向好的形势下蓄势待发,本文小编将从楼宇对讲与房地产之间的不同关系着眼,探讨楼宇对讲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
在安防业,要说跟房地产联动得为紧密的领域那就非楼宇对讲莫属了,无论是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基础设施,还是奉献于智能家居的集成化元素,楼宇对讲产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国家对房地产的任何调控政策,甚至楼市微妙的小波动,都时刻牵动着楼宇对讲厂商们的心。
楼宇对讲行业跟随房地产进军二三线城市
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可建设性已经有所局限,近年来,国家城市化建设的中心也逐步走向国内的二三级城市。市场中心的平缓转移,有实力的楼宇对讲厂家也开始构建更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一适应新一轮的竞争需要。
据了解,早在去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透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我国城镇化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至少还需要20年才能达到平均水平,这就需要不断的修建,加强小区和统建楼建设,尤其是二、三级城市。公安部和住建部要求所有楼房必须安装楼宇对讲,加强安全建设,城镇化的推进,将带动楼宇对讲行业大发展,扩大市场需求量。
楼宇对讲产品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小区安防中受到青睐,目前80%以上的对讲产品是应用在城市,但产品需求正以每年30%比例递增,相信随着城镇化过程,楼宇对讲产品的应用区域将更大化,这也体现安防民用需求量逐渐大的趋势。楼宇对讲是小区弱电和平安建设重要的组成,占去弱电工程资金的90%,这就意味着他有很大的空间。
虽然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国内许多一线城市都已经开始控制价格,但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楼市依然火热,房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平稳上涨。房产建设作为关系到百姓的民生工程,住建部都要严把质量关。在许多二、三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的保障房,房产价格偏低,利润有限,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偷工减料,提供了低劣的产品或者服务,这也为楼宇对讲行业敲响了警钟。
如何抢先在二、三线城市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了许多楼宇对讲企业竞争的焦点。据缪国栋介绍,早在去年,狄耐克便推出了中低价位楼宇产品专门应对保障房,并且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缪国栋表示,中低价位的产品并不代表产品的低品质,而只是精减产品的功能和配置,在产品的品质及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则万万不能够缩减。至于如何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性价比之间做到平衡,实现“只减配置不减质量”的目标,这就需要生产厂商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进行攻克,既能够满足产品高性价比的要求,又不能以牺牲产品的品质为代价。周文漠认为,努力做好产品、控制好成本、服务好客户就是企业恒古的制胜法宝。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