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价值
2011年07月26日 09:24:45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点击量:4895
编者按:*,在传统视频监控应用中,受到条件和技术的约束,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问题。得益于DSP处理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设备逐步从标清向高清跨进,“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已经不再是概念,而高清视频监控产品的出现也能大大提升系统的应用价值,为视频监控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监控有效性随着监控容量的扩大,按1:1的比例为摄像机配置监视器是不现实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在大型和综合应用环境下,要将每个监控点每时每刻都处于监控当中的已经不可能,如何保证监控的有效性,提升视频监控的应用价值已然是一个问题。
高清、智能视频监控成为新的行业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等各项政策的继续开展和深化,以及交通、教育、金融等各行业用户安防意识的不断增强,预计未来视频监控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在今年初披露的安防产业“十二五”规划审议稿中提到,到“十二五”末该产业规模将翻一番,年均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其中,视频监控市场将占绝大部分。目前,视频监控均拥有包括平安城市建设、高铁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地铁城轨、城市智能交通、大型活动、环保管理、校园监控、社区家庭等诸多应用领域。
高清视频监控是数字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宽带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监控的区域和范围将扩展并深入到各个角落。TI通用DSP业务发展经理郑小龙指出,网络带宽的增加和传输质量的保证又成为高清化的基础。但考虑到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在追求流畅视频流和高品质画面方面还是需要兼顾和折衷的,因为高清可以将720p作为一个入门级,1080p可以成为主流高清,但又存在每秒60帧和30帧两种级别,广电和娱乐需求自然是前者,而监控和通信则通常考虑后者,这不仅要考虑网络带宽的支持,也要考虑显示设备的支持。
智能必定是数字视频监控的重要增值点,郑小龙表示,这是指系统的实用价值,而不只是说造价。监控的含义应该是指可以实现现场监视和即时控制,但往往靠人力查看屏幕难以做到*,唯有结合智能化才可以全面实现掌控一切。当然,目前智能化监控设备成本还稍高,难免带来系统费用偏高,但是随着数字媒体处理器平台集成度的提高,以及智能监控算法软件的不断丰富,相关的智能化应用的普及将指日可待。物联网对于数字视频监控的需求也极为旺盛,特别是视频感知的实现是与智能化视频分析的应用是息息相关的。
如何提升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价值
误报和漏报
相信误报和漏报是视频监控系统中常见的两大问题,从而使冗余信息与信息缺失成为视频监控应用中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为此不仅耗费了监控人员大量时间,也影响了监控的效率。
数据分析困难
数据分析困难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筛选,数据信息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存储,导致后期应用对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出现数据缺失等问题,从而无法确认一些事故的责任归属。
智能监控平台的价值所在
随着智能分析的引入,使传统监控平台应用的局限性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通过对智能监控平台的应用,不难发现可以大限度地发挥视频监控的作用与应用能力,使得监控平台具有更高的智能化和使用率,大幅度降低资源与人员配置,与此同时,也将全方面提升安全防范工作的效率,从而体现出智能监控平台的价值。
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智能监控平台集成了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同时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大大减少了监控需要的人员配置,且可以地定义安全威胁的特征,大大减少了安防事件的误报和漏报。
提高响应速度
智能监控平台比普通的视频监控系统拥有更加强大的智能特性,它能识别可疑活动,能够真正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有效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其监控到的画面都只能应用在安全监视领域,但是在智能视频系统中,可以通过对视频的智能分析,将视频中的一些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作为特定需求应用。
提供针对行业应用的智能技术
通过对视频资源的分析,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可以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打破传统的视频监控概念,将视频与行业应用进行了有效整合。
分析有效的视频信息,减少数据冗余,整合行业应用需求,提高监控效率,将有价值的信息时间推送给用户,减少用户工作量,势必成为今后智能监控平台发展的一个方向。
结束语
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IP化,并且朝着智能、高清方向发展无疑将给行业上下游厂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作为业内厂商,应当积极进行技术储备,提供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才能在这一领域有所斩获。
【中国安防展览网原创稿件声明】:凡注明“中国安防展览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转载或部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