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录像机琳琅满目 工程商如何入手?
2011年05月24日 10:15:38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2162
前言:随着视频监控应用的飞速发展,监控系统的作用早已超越了安全保卫的阶段,已经发展和融入到各个应用领域,如实时监控、远程指挥、业务调度等。这样对视频的需求就不再限制应用录像一个方面,已发展到对高清视频实时监视、大容量录像文件的管理和千变万化的各行业应用需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此,作为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摄像机和DVR在近十年里获得了的高速发展。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硬盘录像机产品,工程商该如何入手?
要区分数字录像机(DVR)的优劣,可以从录像速率、储存容量、画面清晰度、操作使用方式等重要性能来做判断。
1、录像速度
对录像速率而言,其实所有的DVR在实时状态下都是30画面/秒或60图场/秒(NTSC格式),凡是超过此指标的广告宣传都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同时记录16路图像,每路的速率只有每秒30/16张或每秒60/16图场,多路录像时,某些DVR采用先进的影像位移检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录像速率,活动图像的记录速度实际上几乎达到实时,比没有影像位移检测功能的录像机快出许多倍。但要注意影像位移检测录像是指全画面压缩记录有影像位移的摄影机全画面,而不是只压缩记录每路摄影机图像中有影像位移活动的部分,后者虽也可以提升录像速率,但在欧美的法律中,这种图像将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2、储存容量及备份
录像容量也是越大越好,但重要的是要有接口连接外部数字储存设备,进行图象数据的备份,只有经常进行备份,才能保证有价值的图象能够被安全地保存下来,并方便进行传输。把几个月的图像都存在机器内置硬盘上是很不明智的,一旦机器损毁,所有资料都将完全丢失。
3、图像清晰度
图像清晰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DVR的品质,但是从技术原理上来说,清晰度越高,占用的储存容量就越大,所以让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去调节清晰度的高低,才是好的设计,这一点几乎各厂牌的产品都已经做到了。
4、操作简便与否
操作使用是否简便终决定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自己使用的设备好按一个键就能完成所有功能,很多厂家忽略了用户使用电器设备的整体质素,把产品设计得功能繁多,操作过于复杂,结果难以得到推广。为了改善这个缺失,现今很多厂家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例如采用人性化的键盘,简化日常的操作使用,或者增加计算机网络接口功能,及顺应网络发展潮流等,以扩大在市场的占有率。
性能满足很重要
选择DVR时,首先应确定设备要用在哪里?是保安监控项目(如楼宇、机场、博物馆等),还是对录像速度要求较高的银行柜员项目?用于保安监控项目的产品,其特点是功能齐全、具有良好的网络传输功能、录像速度较慢,但透过与传感器、移动侦测的联动,也能使录像资源分配到需要的地方。而用于银行柜员监控项目中的产品,其特点是录像速度高,每路均可达到20帧以上,要具备实时录像、多路视音频及音像同步的功能,但因在图像处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故其网络等其它功能相对较弱。在不同类型的监控项目中应使用不同类型的DVR,以免造成成本的浪费及运行效果不彰。举例来说,在银行柜员项目中若不当规划了适用于保安监控项目的设备,其录像速度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由于银行柜员项目对计算机的配置和硬盘容量要求较高,因此成本也相对提升。换个方式说,如果在规划保安监控项目时采用适用于银行柜员项目的产品,则成本上会有所浪费,且保安监控项目往往有传输和分控的要求,而这正是银行柜员项目系统的弱项。同时,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DVR是「一机多能」的设备,而不是「一机」的设备。常会有用户希望一台设备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事实上,目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基本上仍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因为计算机的总线传输速度、CPU处理速度和硬盘的刻录速度是有限制的,除非使用超级计算机,否则无法同时传输、处理和刻录那么多的资料,然而如此一来,所花费的价格相当高,用户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工程公司和用户在选择DVR时,要充分考虑设备性能是否正好满足需要,不能强求所有的功能都很强大;对设备的稳定性要进行多方面考察,避免在使用时出现问题;且为保证图象保存时间达到要求,应事先考虑追加硬盘的可行性和方便性,以及追加成本;后,要知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水平对硬盘录象机性能的限制,才能清楚且正确地判断产品的功能是否被夸大,此外基于「眼见为实」的道理,建议买主要多看产品在图象、传输上的表现,才能在众多产品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