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地铁爆炸 安全问题再引关注
2011年04月13日 08:57:38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2980
前言:明斯克11日消息,当地时间17时56分下班高峰时间,明斯克“十月”地铁站发生爆炸。爆炸发生时刻,有两列地铁同时到达。爆炸所在地靠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官邸和明斯克大的文化商业中心。根据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4:00,已有6名死者身份确认。地铁安全问题再引关注。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开始筹备和建设,给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民众的出行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随之而来的是地铁的运行监控和环境治安监控问题也日益突出。地铁作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稍微疏忽便会成为安全隐患。据了解,我国每年在地铁安检方面都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那么目前我国地铁安全的现状又是怎样?
首先,何谓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便携式自行车是否可以带上地铁的话题热议一时。上海作为全国地铁发展成熟的城市之一,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得出了禁止携带便携式自行车的规定,这种经验是值得所有城市借鉴并且运用到实践中的。2010年3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禁止携带自行车(含折叠自行车)进站、乘车。保护了乘车人的安全,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地铁站口设立了自行车租赁点供人们使用。
其次,实现全面地铁安防建设。笔者认为,地铁安防建设不仅仅是地铁建成运行后对站内、地铁运行情况的监测,也应当包含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监测以及站外安全的管理。不久前,北京地铁M15号线施工事故就造成2死8伤的悲剧。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地铁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防措施是否到位。地铁,顾名思义是地下交通。挖掘隧道是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据笔者调查发现针对杭州土质松软特性,发明了地铁“冰墙”增强隧道的牢固性,在施工过程中加大了安全系数。为了缓解北京地铁早晚高峰人多拥挤的现场,为了避免踩踏事件发生特安装“缓冲柱”,一是为了保证乘客的乘车安全,减缓后排乘客对前排乘客的拥挤力度,减少乘客摔倒或碰伤事件的发生;二是为了限流,防止因站停时间限制而不得不强制关闭车门对乘客造成危险。
第三,地铁车站普遍采用门禁系统检票,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对这类门禁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国内只有少数门禁企业可以完成。
后,地铁安防建设推动安防行业全面发展。笔者总结为:以小见大,从地铁安防建设我们可以联想到在其他行业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的安防体系确保安全呢?例如机场、连锁商铺……
地铁安检由人工到机器;地铁监控从施工建设到通车运行、从站内到车厢;地铁门禁从纸质票到电子票、地铁安全门从无到有,地铁安防全面性的建设推动了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中国已经面向世界,中国地铁安防也接受世界的考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