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难题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2011年02月18日 10:37:23来源:新浪地产点击量:3432
编者按:上海某高层住宅的一场大火引发了诸多关注,一些外墙保温材料防火不过关的致命问题一一被提上场面。保温材料的易燃与建筑物的防火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何破解难题才能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不合格建材引发火灾事故
据调查,上海失火大楼外墙保温采用的保温系统共采用了三个公司的建筑节能环保材料,而这三家公司的材料除了“LD-R型抗裂无机保温材料”为不燃材料之外,其余皆为易燃材料,其中有的燃点仅在130℃左右,与普通纸张相同,有的燃点是346℃,仅比木料燃点高一点儿,还有的燃点不过218℃。有三种材料属易燃物品,这就难怪此次“11·15”大火短时间造成多人伤亡。
据公布,上海火灾直接原因是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但“其实上海火灾的关键问题,在于不合格聚氨酯材料!”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阻燃专家周政懋对记者说,“施工方在对聚氨酯泡沫做磨平处理的时候,聚氨酯边角料和碎片落在脚手架上,电焊的火花引燃边角料形成火灾。这里面就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用于此次大楼保温工程的聚氨酯是否合格。如果聚氨酯材料符合国家阻燃等级,达到难燃级别,那么,电焊火花即使落在这些零碎的聚氨酯材料上,也不可能引燃,更不可能引发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归根结底,不合格聚氨酯材料是上海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
保温性能与防火效果可兼顾
事实上,不仅是上海大楼失火事故,有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国内相当一部分火灾与保温材料有关,其中包括央视新址火灾。保温材料的易燃与建筑物的防火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它的防火性能就相对较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得到的回答是,两者并不存在矛盾,关键在于成本。有专家告诉记者,保温、节能效果好的同时要提高防火性能,就必须添加阻燃剂和其他材料,如此一来,成本就上去了。保温节能和防火性能兼优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其价格可能相差数倍。比如,普通材料每立方米两三百元,性能好的材料价格可能变成上千元。而按照目前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建筑开发商可能承受不起这样的高成本。经济成本的制约,正是不少建筑采用相对便宜材料的原因。而一旦发生火灾,普通材料更易燃烧,造成更大损失。
在当前,如何破解高成本这一难题,并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呢?
作为保温材料生产商,锦湖石化沈阳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谈了他的见解。
国家应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温材料防火要求和规定,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彻底消灭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使用生存空间。目前有很多材料在销售过程中,有检测时用合格的产品检测,使用时用不合格的产品。这告诉我们,需要在材料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把关,可以采用随时抽样检测的方式;通过行政或宣传唤起整个社会对包括保温材料在内的所有建材产品的质量意识,不仅仅是易燃,还包括用回收材料生产产品具有毒性等很多问题;目前很多防火保温材料之所以在使用中很少被采用,主要是因为价格比易燃材料要高(阻燃剂的价格非常高)。因此,好的保温材料生产企业也要通过不断的科技研发和生产规模化,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的接受程度;应该加强所有的建筑开发企业对防火保温材料的重视,保温材料占整个建筑建设费用很低,一般不超过2%至3%,但是起到的节能作用和防火效果却很大,而且好的保温材料的回收周期非常短,很少的投入可以通过节能效果很快收回成本,因此不应该以牺牲节能和安全来节约暂时的成本,更不能一味地强调低价格而降低产品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外保温材料的使用,国外都有那些成熟的经验呢?
事实上,发达国家初也是用易燃的保温材料。但经过几十年的使用,他们发现保温材料有防火能力差的弱点。目前,苯板保温材料,在美国20多个州禁止使用;在英国18米以上建筑不允许使用;在德国22米以上建筑不允许使用。欧洲的许多厂商也已不再生产防火性能差的苯板,而且很多保险公司已禁止给苯板保温的建筑进行质量保险。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告诉记者,发达国家对重要建筑、高层建筑进行外墙保温均有严格的防火要求。日本政府出台法规,将耐热性能好、燃烧后发烟量低的酚醛泡沫作为公共建筑的标准耐燃物。耐燃烧性能低于酚醛泡沫的,不允许在公共建筑上使用。而我国,仅有“水立方”、北京地铁等公共建筑在施工中使用酚醛泡沫。
可喜的是,如今,我国也已开发出了既保温又防火的材料。只是基于生产规模和技术的成熟程度,这种既保温又防火的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它的市场售价是目前普通苯板的数倍以上。所以,要大面积推广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些专家呼吁,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进行规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也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为下一步开发保温节能防火材料进行不懈的努力。
虽然还有一些现实的困难,但正如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张雄所说的那样,“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火效果兼顾,完做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