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年05月12日 15:31:16来源:生态环境部点击量:843
导读《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发布的背景是什么?总体思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推进机动车排放领域长效系统治理?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发布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4%以上,其中重型货车占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80%。对于大部分城市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PM2.5的首要贡献者,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占比超过4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出,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切实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意见》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具体举措,通过改进和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推动解决机动车领域环境污染和弄虚作假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问:《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意见》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坚持重点治理、依法治理和数智治理。
 
  一是围绕机动车排放领域突出问题,重点加强重型货车和机动车排放检验维修机构监管,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和弄虚作假问题。同时做到有压有减、改革便民,对于守法情况好、环保稳定达标的柴油货车,放宽年检要求。
 
  二是围绕货车排放责任链条,落实生产者、所有者、使用者和服务者责任,通过推动生产厂家、运输公司、用车大户、检验维修机构等单位依法履行环保要求,包容审慎处理,加强帮扶指导,共同营造机动车守法良好氛围。
 
  三是围绕机动车个体分散、污染流动、违法可逆等特点,发挥科技装备和数智化手段作用,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协作配合,加强智能监管和问题精准识别,减少对守法者的打扰,全面提升管理质效。
 
  问:《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意见》共包括五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指导重型货车落实合规达标排放要求。通过路检路查、入户抽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加强重型货车污染排放监管。
 
  二是强化机动车排放与检验维护治理。严格检验机构准入、日常运行和退出管理,规范维修机构维护治理行为,加强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
 
  三是推进机动车排放源头管理。指导新车生产企业完善数据防篡改功能设计。对因设计生产缺陷造成污染排放车辆及时召回。利用补贴手段推动老旧车辆报废更新。
 
  四是强化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推进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
 
  五是提升数智化监管能力水平。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精准识别违法线索。配强监管队伍和科技设备。
 
  问:根据《意见》,加强重型货车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重型货车排放监管是机动车监管的重中之重。总体按照有减有压、宽严相济的工作思路,既要让守法者得到实惠,又要督促违法者及时整改,通过合规达标排放实现污染减排。
 
  一是突出监管重点。将重型货车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围绕用车大户、运输公司、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开展入户检查,依托现有治超站、重要交通卡口等开展路检路查,发挥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筛查手段作用,重点发现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不正常添加尿素、不正常运行OBD系统、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擅自篡改OBD、冒黑烟等“三不两改一黑”问题。
 
  二是包容审慎处理。对于发现问题的车辆,提醒督促车主及时维修治理,逾期未改正或屡查屡犯的,列入重点管理清单,告知运输公司和重点用车单位加强管理。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但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给予适度容错和改正空间。
 
  三是试行差异化管理。对于守法情况好、排放稳定达标的3.5吨以上柴油货车,试行免检政策,可以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免于当期上线排放检验。
 
  问:《意见》中提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的监管重点包括哪些方面?
 
  答:对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更加突出全链条监管。
 
  对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严格准入环节管理,要求统一采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一般程序,并增加软硬件和环保审查要求。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围绕出具虚假报告、出具不实报告、检验不规范等三类情形,重点检查人为干扰采样过程、擅自放宽检验方法、使用作弊软件或硬件、伪造或篡改检验数据、替车替气检验等弄虚作假问题。对于主观故意违法的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管理类、不规范检测等问题,注重教育和引导。严格退出管理,针对被追究刑事责任、两年受过2次行政处罚、弄虚作假涉及10辆以上车辆等严重违法机构,要依法取消其检验资格。
 
  对于机动车维修机构,落实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要求,有效推进超标排放车辆维护修理,通过信息闭环加强超标排放闭环监管,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
 
  问:如何推进机动车排放领域长效系统治理?
 
  答:要做好机动车排放领域系统治理,需结合机动车排放领域特点,凝聚部门监管合力,发挥数智赋能、科技支撑作用。
 
  一是加强部门协同。机动车环境管理相关环节多、涉及部门多,需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案件移交、源头追溯等工作机制,统一案件定性、案件管辖和证据规格。对生产、销售、使用作弊软硬件,破坏、篡改车辆污染控制装置等违法利益链案件,加强跨区域协作,加大联合惩戒力度,深化行刑双向衔接。
 
  二是加强信息共享。大力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打通机动车检验与维护、监管处罚等信息,打破数据壁垒。持续加强跨区域、各层级数据互通,加快跨行政区排放检验结果互联和关键过程数据三级联网,实现机动车行政检查和处罚记录信息全国互联互认,形成全国机动车环境监管“一张网”。
 
  三是加强数智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AI分析模型,精准识别机构弄虚作假、货车弄虚作假和超标排放等违法问题,溯源超标车辆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同时,加强专业队伍和科技装备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队伍信息化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问:下一步,各地如何有效推进《意见》落地?
 
  答:地方主管部门应紧紧围绕机动车排放领域监管全链条,扎实做好《意见》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确保职责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加强督导调度,压实各方责任。积极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发挥导向示范作用,加大严重违法问题曝光力度,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教育一方。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
 
  编辑 | 张石燕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答记者问
关键词 移动源污染防治尾气处理
相关阅读更多
  •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2025上海汽车成形制造对话会成功召开

    为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产业融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举办本次产业对话会。
    汽车成形尾气处理
    2025-04-30
  •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科技赋能 出行更安全

    每年的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唤起人们关注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大量生命这一事实而设定的。
    交通安全尾气处理
    2025-04-30
  • 交通运输部召开专题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五一”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大客流叠加局部强对流天气,给运输组织和服务保障带来严峻挑...
    交通运输尾气处理
    2025-04-30
  • 交通运输部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
    交通运输尾气处理
    2025-04-25
  • 科技赋能未来出行 出行“智”感拉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激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
    出行尾气处理
    2025-04-2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答记者问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