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众所周知,安防渠道商通常是指连接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的中间商,比如分销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等。他们负责产品推广、销售以及售后服务。
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安防渠道商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安防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安防行业才有如今的万亿规模。当然,对于渠道商们来说,这40余年的岁月,有心酸也有喜悦,喜的是不仅见证了行业的时代变迁,还成长了自己;酸的是厚重的履历已经无法用贴切的词语来形容了。
尤其是现在,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周期,安防渠道商们既要承受市场浪潮的冲刷,又要面对转型升级的阵痛与生存压力。未来该怎么走,已经是业内日常聚焦的话题。
小编认为,在行业转型期,安防渠道商们要摆脱恐惧、焦虑,或许要冲破渠道旧秩序的禁锢,重构渠道的新秩序,目前渠道新秩序已经来临,若当下业内新老渠道商们没有积极参与进来,结局可想而知,参与进来则重生。具体看如下介绍!
安防渠道旧秩序
了解安防渠道的旧秩序,首先就应该了解安防渠道商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时间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那时主要是代理商为主导且外资品牌居多,本土企业还未崛起(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同时,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是政府驱动为主,做渠道商需要具有政府资源。1990年代,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成立,开启国产化替代进程。
二是快速发展阶段,即渠道扩张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大概处于本世纪初到2010年。
DVR、网络
摄像头基本取代模拟设备,安防系统从单一监控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同时“平安城市”工程等政府主导的大规模项目启动推动了安防行业快速发展。
家庭安防市场也开始萌芽,但渗透率低。
这一时期渠道模式多为采用层级分销体系,即厂商通过省级代理、地市级分销商覆盖全国市场。本土品牌开始凭借性价比优势逐渐替代外资品牌,成为渠道商的核心合作伙伴。
三是成熟及多元化阶段,大概时间是2011年到2022年,这一周期,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引入,推动了安防向智能化升级,渠道商向政企市场深度拓展。
模式上多为扁平化与精细化管理,知名厂商尽量减少中间层级,通过“直销+区域授权”模式提高效率。同时,互联网巨头(如腾讯云、华为)、家电企业等跨界企业入场,一定程度上分流传统渠道商资源,市场竞争加剧。
从上述安防渠道商各发展阶段大体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除了市场、政策、技术的驱动外,还有品牌商从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力量。毕竟从渠道模式上来看,品牌商是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掌控全局、主宰着渠道。
换言之,这就是安防渠道商的结构构成、旧秩序,即从品牌商、市场部再到消费者或从品牌商、经销、零售再到消费者等等。
安防渠道新秩序已来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的不断迭代,安防渠道的结构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即安防渠道旧秩序正在瓦解。
通俗地讲,就是品牌商渠道主宰力正在慢慢消退。
当然,由于安防渠道商旧秩序的构成时间跨度比较长,有着深厚的底蕴,所以短期还是能掌控局面。
而且,这几年,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品牌商们在自建渠道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渠道同盟军,其宗旨就是稳固其核心地位,避免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潮流下败下阵来。
那什么是安防渠道新秩序呢?主导方是谁?
关于这些问题,小编认为,安防渠道新秩序或新结构与旧秩序最大的不同,就是原来站位品牌商的经销商们,现在更多地站位了零售商。
未来的渠道参与者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角色,而是众多参与者形成的一组生态,是一个复杂的交叉组合,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
换言之,你可以理解为渠道生态重构,即共生阶段。这一阶段零售商将成为主导方,平台或成为终端的同盟军。主要是因为那时市场所有渠道力量都加载在C端和下沉市场,多数渠道生态参与者都站位终端和消费者。
其中,下沉市场通常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及乡镇地区。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安防企业的新战场。
目前,海大宇凭借着多年的积累中已经占据着渠道方面的大优势,市场网络已覆盖至乡镇。不过,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当下更看重性价比,所以市场有理由相信这会给其他“小品牌”提供机会,继而把渠道下沉推向高潮。
这几年消费类安防产品异常火爆,就是典型的案例。还有就是以胖东来为代表的本土零售,以及山姆为代表的跨国零售,为何在国内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由于当前正处于一个混乱的过渡阶段,市场需求差异化也非常明显,为满足市场所需,安防渠道商们需要深耕细分场景。
在方向上,短期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整合资源,与云厂商、AI公司、硬件品牌合作,构建开放生态方为上上之策。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安防中小渠道商要想把利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被知名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只有参与到新秩序的构建中来,否则终将被淘汰。
而且,在转型期,也不要太关注增长,而要关注在新秩序的框架内,未来是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大家做好准备了吗,安防渠道商“春天”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