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尾气检测造假事件频发 专业检测仪器才是“*“

2017-04-21 10:25:29北京欧信胜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877

  近几年,随着“PM2.5”、“雾霾”等话题逐步走入大众视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全社会都在治霾防污,但作为监管重要环节的汽车尾气检测却乱象丛生,这与检测设备普遍不符标准不合规范不无关系。
 
  经多项研究证实,各地机动车中有10%~15%排放严重超标(被称为“高排放汽车”),其污染量占当地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60%。
 
  “机动车环保检测的目的是找出高排放汽车,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检测要规范、标准。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监管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驱使,使得检测设备本身就问题不少”,前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说。
 
  目前,各地环保部门多通过招标来采购汽车尾气检测仪器。例如,根据2014年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有关移动遥感检测系统中标公告显示,北京、河南、江苏、重庆、内蒙古、山东等地20多家环保部门采购了移动遥感检测系统,采购总金额约4834.5万元。此次采购共中标五家公司,但经求证,这五家公司的遥感检测设备疑似无*的“三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和资格许可证。
 
  2015年9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包括山东等四省在内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造假黑幕:黄牛收钱让尾气超标严重的车辆顺利通过检测;生产厂家指导检测机构造假;设备生产时即存在可以更改数据的“后门”。
 
  尽管目前我国汽车尾气检测行业杂乱无章,但这也正是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只要检测技术过硬,“换排气管”等欺骗措施就成了掩耳盗铃。而对于仪器仪表企业来说,正也是提高技术水平、占领市场的时机。
 
  随着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那些有造假的检测仪器设备生产公司势必将被淘汰,检测行业或迎来大洗牌。因此,我国检测仪器仪表企业只要着力于检测技术的研发,不断更新产品,提高自身实力,必能在未来的尾气检测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