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EC肉汤实验方法
英文名称:E.Coli Broth
产品用途:用于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测定(GB、SN标准)
用途:用于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测定。
成分(g/L)
胰蛋白胨 20.0
乳糖 5.0
氯化钠 5.0
4.0
1.5
三号胆盐 1.5
pH值 6.9±0.1 25℃
用法
称取本品37.0g,加热搅拌溶解于 1000ml 蒸馏水中,分装到有倒立发酵管的16mm*150mm试管中,每管8ml,121℃高压灭菌 15 分钟,备用。
质量控制和典型特征
在 44.5℃培养 24-48h,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产生气体,在倒立小发酵管中有气泡。
EC肉汤实验方法特点:
(1)MS培养基 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2)B5培养基 是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3)White培养基 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1963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gSO4的浓度和增加了鹏素。其特点是无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培养基 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5)KM-80培养基 它是1974年为原生质体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的培养。
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1)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2)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作生理等研究,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3)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培养基按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等四类。
公司提供的培养基品种全面,*、实验方法、培养基使用说明,均可我们,或咨询在线客服,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详情请咨询我们客服专员!
内皮脂肪酶(LIPG)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Lipase, Endothelial (LIPG)
内脏脂肪特异性*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Vaspin)
内脂素(VF)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Visfatin (VF)
钠/钾离子转运ATP酶β3肽(ATP1β3)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ATPase, Na+/K+ Transporting Beta 3 Polypeptide (ATP1b3)
脑红蛋白(NGB)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Neuroglobin (NGB)
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7)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7, Brain (FABP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1 ()
黏病毒耐药蛋白1(MX1)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Myxovirus Resistance 1 (MX1)
*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 (uPA)
*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 Receptor (uPAR)
尿皮质素1(UCN1)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Urocortin 1 (UCN1)
凝溶胶蛋白(GS)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Gelsolin (GS)
*Ⅱ(F2)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Coagulation Factor II (F2)
*Ⅴ(F5)重组蛋白 Recombinant Coagulation Factor V (F5)
Goat Ai-human IgG/Cy7 多配体蛋白聚糖1抗原
Goat Ai-human IgG/PE 黑色素瘤细胞粘附分子CD146抗原
Goat Ai-human IgG/Bio 氨肽酶N抗原
Goat Ai-human IgG/Alexa Fluor 555 CD14/内毒素受体抗原
Goat Ai-human IgG/Alexa Fluor 647 CD28抗原
Goat Ai-human IgG/PE-Cy5.5 活化白细胞粘附分子抗原
Goat Ai-human IgG/PE-Cy7 嗜中性粒细胞抗原CD177抗原
Goat Ai-human IgG/Cy3 CD24抗原
Goat Ai-human IgG/Cy5 白细胞分化抗原CD2AP
Goat Ai-human IgG/Cy5.5 CD33抗原(大、小鼠)
Goat Ai-human IgG/PE-Cy3 CD34抗原(细胞表面的唾液粘蛋白)
Goat Ai-human IgG/PE-CY5 CD38多肽(小鼠、大鼠)
Goat Ai-human IgG/APC CD38抗原(人)
Goat Ai-human IgG/Alexa Fluor 350 CD36(多肽)
Goat Ai-human IgM/RBITC CD7抗原
Goat Ai-human IgM/Cy5.5 CD40L抗原
Goat Ai-human IgM/Cy7 CD44抗原 (多肽抗原)
Goat Ai-human IgM/PE 抗皱寡肽-1/六胜肽-3/阿基瑞林/乙酰六胜肽-3
Goat Ai-human IgM/PE-Cy3 醋酸促生长激素释放肽2
Goat Ai-human IgM/PE-CY5 醋酸促生长激素释放肽6
Goat Ai-human IgM/APC 五胜肽/美容肽—M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