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21-12户外快速真空断路器送货上门1、外壳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或普通铜板经达克罗防锈处理工艺再喷涂耐紫外线清漆而成,产品的防腐蚀性、防盐雾性等抗环境性能优良。
2、绝缘部分采用环氧树脂和硅橡胶负荷绝缘材料,绝缘等级高,防污秽能力强,具有耐臭氧、抗紫外线、疏水性和抗高低温能力。箱体内无变压器油、无六氟化硫气体,满足无油化改造和环境保护要求。
3、操作机构,分手动和电动两种,需要时可加装遥控操作装置和躲避合闸涌流装置。外供电源功率不大于70W,易于配备后备电源。设计*的缓冲装置,性能优异,反弹小,噪声低。
4、灭弧室采用特种不锈钢钎焊技术,午休电镀,焊接质量高,稳定可靠,漏气率低。制作工艺上使用特殊的陶瓷金属化配方和*的陶瓷金属化工艺,保证了产品的气密性,抗拉强度大于130Mpa,*一次封排。
5、电流互感器采用优质导磁材料及环氧树脂与硅橡胶负荷绝缘而成,具有容量大,动热稳定倍数高、精度等级高、免维护、可靠性高等优点。
折叠编辑本段使用环境
考虑凝露和降水
地震烈度不超过8级
ZW21-12户外快速真空断路器送货上门使用于柱上安装的场合,具有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电动只能分闸)。开关本体采用引进日本东芝公司VSP5-12,本开关为免维护负荷开关。采用真空灭弧和SF6气体作对地及相间绝缘介质。
本产品符合:GB3804《高压交流负荷开关》及GBT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本说明描述了柱上真空负荷开关的结构、功能和组装方法。
自动隔离相间短路故障。安装点适用于10KV配电线路用户进线的责任分界点处,也可以适用于符合要求的分支线连接处。
自动闭锁相间短路故障
快速定位故障点
自动切除单相接地故障
自动闭锁相间短路故障 用户支线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分界开关在变电站断路器或重合器保护跳闸后立即分闸并闭锁,变电站重合后,馈线上的其他分支用户迅速恢复供电。
快速定位故障点 用户支线事故造成分界开关保护动作后,责任用户停电,由其主动报送事故信息,电力公司派员到现场可通过掌上电脑或通讯模块排查事故原因。
自动切除单相接地故障 用户支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分界开关自动分闸;变电站及馈线上的其他分支用户感受不到故障的发生。
警 告:
- 严禁打开本体封盖及机构罩。
- 除柱上安装螺栓和螺帽外,请勿松卸、紧固所有螺栓和螺帽!
- 严禁抬产品瓷套管。
二、 使用的环境条件
- 周围空气温度上限不超过40℃,不限不超过-45℃;
- 风速不大于35m/s;
- 海拔不高于1000m,地震烈度不超过8度;
- 环境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
- 覆冰厚度不超过10mm;
- 安装场所应为无易燃、易爆、化学腐蚀及经常性剧烈振动的场所;
- 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三、 产品型号及含义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
额定电流(A)
分界型
额定电压(KV)
设计序号
使用环境(户外)
真空负荷开关
四、 技术参数
1)开关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2) 控制器技术参数和操作过程的详细介绍见本公司附带资料中的智能分界断路器控制器说明书。
五、附件
开关有诸如螺栓、螺帽和搭板等附件,它们均附着在开关的起吊架上。
六、 可选项
开关有下列部件可供选择使用。
带有联接外部设备(供电设备、信号检测设备)等的控制电缆插座。
七、 结构
1)开关的外形如图1所示。开关由外壳、起吊架和主电路联接部分构成的外壳由箱盖1、箱体2和操动机构封盖3组成,并有可靠的密封结构。开关密封结构。开关密封处有一个由防雨垫圈和“O”形密封组成的膜封结构,以便*使用时保护没有水份,包括雨水进入开关内部。
起吊架有四个固定在外部壳体上的起吊螺栓,所以保证开关能够固定在横担上。
主电路的联接采用高度可靠的模铸锥型套管,或采用环氧树脂外敷硅胶套管。
2)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内部结构可分为主电路和操作机构两部分。主电路由开断三相电流的真空灭弧室和与之串联的隔离断口组成,从而具有更高的隔离可信度。
为了提高绝缘性能,相间及相对地(壳体)之间装有绝缘隔板(云母)。
开关充有作为绝缘介质的SF6气体。
操作机构部分的详细情况在第8节给予完整的解释。
3)开关内置1只穿缆式零序CT和2只(A、C相)短路保护CT供相电流保护使用。
4)开关内置(或外置)电压互感器,装在负荷开关电源侧,为用户提供操作电源,以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用,开关整套结构为免维护设备。
表1开关的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 名 称 | 数 据 | ||
1 | 操作方法 | 手动或自动(电磁) | ||
2 | 额 定 值 | 额定电压 | 12KV | |
额定电流 | 630A | |||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4S) | 12.5 16 20 | |||
额定关合短路电流(峰值) | 31.5 40 50 | |||
额定频率 | 50Hz | |||
操作电压 | DC48V(80%~110%) | |||
3 | 工频耐压 (1min) | 对地 | 42KV | |
相间 | 42KV | |||
断口 | 48KV | |||
二次对地 | 2KV | |||
4 | 冲击耐压 (峰值) | 对地 | 75KV | |
相间 | 75KV | |||
断口 | 84KV | |||
5 | 净重 | 185Kg | ||
6 | SF6气体额定表压 | 0表压 浓度为93%以上 | ||
7 | 操作手柄手动力的测定 | 100~400N | ||
8 | 主回路电阻 | ≤700μΩ | ||
9 | 合分闸操作 | 184~220V | 1 合闸时间180ms以下 2弹跳10ms以下 3分闸时间45ms以下 4 不同期时间3ms以下 | |
10 | 隔离断口与真空弧室合分操作时间差 | 10±2 ms | ||
11 | 气密试验(检漏) | 0.2 Mpa表压无漏气 | ||
12 | 真空灭弧室触头开距 | 7~9 mm | ||
13 | 真空灭弧室触头超距 | 3~3.5 mm | ||
14 | 隔离断口开距 | 25~30 mm | ||
15 | 隔离断口超距 | 6~13 mm | ||
注:1 当产品使用场所的海拔高于1000m,绝缘耐压应进行相应的修正。
2 当内置PT时,不要做极间绝缘
八、 产器运输、安装接线及操作注意事项
8.1 存储和运输的注意事项
8.1.1 存储和运输的注意事项
(1) 开关可以双层叠放。当其一开关叠放在其它之上时,请使用包装箱或运输时使用的木质包装箱。
(2 )注意不要让导线直接接触地面。
8.1.2 拆封
(1) 当拆除木框时,不要损坏主设备。
注意:损坏不仅包括外壳的变形和损害,而且包括划伤油漆。
(2 )拆封以后,加强外观检查,确认没有损坏情况。
8.1.3 确认附件
确认起吊架上附有开关固定在柱上所需的紧固件,诸如螺栓、螺帽和挂板以及搬空插座等。
8.1.4 运输
(1) 当提升和挪动开关时,请使用外形图所示附在开关顶部的四个吊钩并用升降机提升。
(2) 不许使用绝缘子或导线悬吊开关或产品套管。
(3) 开关使用优质防腐油漆喷塑处理。
注意不要损坏或划伤油漆。
(4) 如果开关损坏,请通知生产厂家或其代理商。
警告: 除柱上固定用螺栓、螺帽外,请勿松动或紧固其它任何螺栓、螺帽,因为开关壳体内充有SF6气体! |
8.2 柱上安装程序
开关在柱上的安装请参照图4和图5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 将起吊螺栓上的螺帽松至末端。
- 用钢丝绳钩住位于起吊挂板对侧的两个吊钩,起吊开关。同时,将起吊螺栓和挂板翻到外侧。
注意:起吊钢丝绳长度须超过80cm。
开关可以稍微倾斜,但不得产生障碍。
- 将开关提升到悬臂和吊架接触的位置,装上悬挂螺栓和挂板并拧紧,除去缆绳并将螺帽*拧紧。
- 如果安装过程中开关撞在柱上或脚手架螺栓而损坏,请勿使用损坏的开关并要向生产厂家报告损坏情况。
8.3联接
8.3.1 联接
(1) 将开关的主电路导线接到架空线上。
(2) 将开关的接地端与接地导体相接。将接地导体的裸漏部分穿入绿色接地端的Φ9孔中,拧紧M8螺栓固守。
(3) 在所安装安装的两侧每一相装设避雷器作过电压保护。
8.3.2插头的联接
为了实现自动操作而对开关供电,当将带有操作电缆的插头与开关上的插座联接时须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当联接备用插头时
a. 当将插头与开关插座联接时,将插头的“锁”位置放置在开关插座的联接确认标识位置并下按,直到听到“卡搭”的锁定声,然后拧紧联接螺帽。
- 当拔掉插头时,松开联接螺帽,将插头挪到“未锁”位置拔出。
注:在不带联接插头运行时,在开关插座上安装一个橡皮罩。
(2) 当联接控制装置时
使用附在控制装置上的带有操作电缆的插头。联接方法同上面的8.3.2.1的a。
8.4 操作
8.4.1 自动操作
(1) 一般地,当操作手柄定位在“储能”位置且操作电源带电时,开关处在“合”状态;当操作电源失电时,开关仍处在“合”位置,不会发生位置变化。此时开关可以电动分合闸操作。当操作手柄在“手动合”位置,无论操作电源带电与否,开关始终处于“合”状态,此时开关不能电动分合闸操作,必须将操作手柄置于“储能”位置,方可电动操作。
a. 检查供电电压在额定操作电压的80%~110%之内。
b. 在闭合约有17A(峰值)的电流流过。
(2) 检查电源容量和联接电缆,保证在开关闭合电压不致降到80%以下。开关处于低于80%额定电压条件下,将导致开关无法按指令闭合,控制电路可能烧坏。
8.4.2 手动操作
(1) 拉动开关的操作手柄可以操作开关。拉动大手柄右侧可以完成合闸操作;分合闸指针指向“合”位置,合闸完成后,必须拉动大手柄左侧切换到储能位置,再拉动分闸小手柄可以完成分闸操作,分合闸指针指向“分”位置。
(2) 通常当操作电源失电时,将开关的操作手柄位置于“手动合”位置使开关处于“合”状态;置于“储能”位置时,开关仍处于“合”状态,要使开关由此状态回到“分”状态,必须将操作手柄置于“储能”位置后,再拉动分闸小手柄完成“分”操作,开关即处于“分”状态。当开关利用电源通过自动操作置于“合”状态时,无论操作手柄处于“储能”位置还是“手动合”开关都保持“合”状态。为了使开关由此状态回到“分”状态,必须将操作手柄置于“储能”位置后,才能完成自动操作的“分”操作。
8.4.3 自动和手动操作的关系
下面是标准操作,这些操作不致产生误动作。
初始状态 | 操作 | 结果 |
开关-“合”,并且 О手柄-“储能” О控制电压-有 О指示状态-“合” | 手柄打到“手动合” | 开关保持-“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指示状态-“合” |
开关-“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控制电压-有 О指示状态-“合” | 手柄打到“储能” | 开关保持-“合”,并且 О手柄-“储能” О控制电压-有 О指示状态-“合” |
开关-“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控制电压-有 О指示状态-“合” | 切断控制电源 | 开关保持-“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控制电压-无 О指示状态-“合” |
开关-“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控制电压-无 О指示状态-“合” | 施加控制电压 | 开关保持-“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控制电压-有 О指示状态-“合” |
开关-“合”,并且 О手柄-“手动合” О控制电压-无 О指示状态-“合” | 手柄打到“储能” | 开关保持-“合”,并且 О手柄-“储能” О控制电压-无 О指示状态-“合” |
开关-“合”,并且 О手柄-“储能” О控制电压-有 О指示状态-“合” | 切断控制电源 | 开关保持-“合”,并且 О手柄-“储能” О控制电压-无 О指示状态-“合” |
九、维护与检查
本开关无须完整的周期性维护和检验。当须加强检查时,仅须执行外部检验,如检查箱体的生锈情况;检查套管的破裂纹情况;检查主管门破裂的裂纹的情况;检查主电路导线和接地部分之间的距离。
对于维护工作,仅*清理外表面。
此外,开关具有完备的防雨结构,仅有紧固和密封检验已在厂内完成。因此,请勿打开箱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