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特点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剂具有清洁、良好电绝缘性、灭火剂效率高、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特点,是替代卤代烷灭火剂的中的较优者。适用于以全淹没灭火方式扑救电气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保护计算机房、通讯机房、变配电室、精密仪器室、发电机房、油库、化学易燃品库房及图片库、资料库、档案库、金库等场所。
灭火原理
在高温条件下,七氟丙烷发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分解出含氟的自由基,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支连反应的H十、OH一等活性自由基发生气相作用,中断燃烧链从而抑制燃烧反应,另外,七氟丙烷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链断裂和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可冷却灭火。
管网和无管网区别
有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就是气体灭火剂储存瓶平时放置在专用钢瓶间内,通过管网连接,在火灾发生时,将灭火剂由钢瓶间,输送到需要灭火的防护区内,通过喷头进行喷放灭火。
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就是气体灭火剂储存瓶经过包装成箱子,美观点,平时放在需要保护的防护区内,在发生火灾时,不需要经过很多管路,直接就在防护区内喷放灭火。柜式灭火系统是将灭火剂贮存装置、管路、喷头、压力讯号器、阀驱动器、火灾探测部件、控制器等部件组装于储瓶柜内的一种灭火装置。储瓶柜有单瓶柜和双瓶柜两种。柜式灭火装置需要与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灭火控制器等设备配套使用。当防护区发生火情,感温、感烟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控制器的逻辑分析后,即发出声光复合报警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动设备,启动电磁型阀驱动器,开启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亦可按下紧急启动按钮,实施灭火操作。
它们之间的灭火方式都是一样的,要求的喷放时间也都一样,的区别就是灭火剂钢瓶的放置位置不同:
有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钢瓶在钢瓶间。因为距离远,所以要求压力高,一般4.2MPa。有的是5.6MPa。
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钢瓶在防护区。因为在防护区,所以压力不能太高,否则爆炸对人有危害,所以2.5MPa。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规范既有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工作,实现节能减排,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既有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工程。
1.0.3 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热源、热力站、供热管网及建筑物内供暖系统。供热系统的热源包括热电厂首站、区域锅炉房或其他热源形式。
1.0.4 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工作应包括供热系统节能查勘、供热系统节能评估、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及节能改造后的效果评价。
1.0.5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宜以一个热源或热力站的供热系统进行实施。
1.0.6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的能源发展战略。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 12号)的精神,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和监督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作。
1.0.3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一般包括:热电厂首站、一级供热管网、热力站、二级供热管网及建筑物内供暖系统;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一般包括:锅炉房、一级供热管网、热力站、二级供热管网及建筑物内供暖系统。锅炉房包括:燃煤锅炉房、燃气(油)锅炉房;锅炉介质包括:蒸汽、热水。
1.0.4 供热系统节能查勘工作包括:收集、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到现场查勘供热系统的配置、运行情况及进行必要的节能检测工作等。
1.0.5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统筹进行,应以供热系统为单元开展工作。
3.2.1 热电厂首站节能查勘应收集、查阅下列资料:
1 竣工图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备技术资料、产品样本;
2 供热范围、供热面积、设计供热参数、区域设计供热负荷、首站设计供热负荷;
3 与其连接的热力站的名称、用热单位类型、投入运行的时间及供热天数;
4 多热源系统运行调节模式及调度情况;
5 供热期供热量、供电量、耗汽量、耗水量、耗电量及余热利用量;
6 运行记录:
1) 温度、压力、流量、热负荷等参数;
2) 供热量、耗汽量、耗水量、耗电量及系统充水量、补水量、凝结水回收量;
7 维修改造记录;
8 电价、水价、热价等运行费用基价。
3.2.2 热电厂首站节能现场查勘应记录下列内容:
1 供热机组型号、台数、背压、抽汽压力、抽汽量;
2 基本加热器型号、台数、额定供水、回水温度、压力;
3 尖峰加热器型号、台数、额定供水、回水温度、压力;
4 凝结水回收方式、凝结水回收设备型号、台数、额定参数、疏水器类型;
5 一级供热管网补水水源,补水、循环水水处理设备型号、台数;
6 一级供热管网定压方式、定压点;补水泵型号、台数、额定参数;
7 一级供热管网循环泵型号、台数、额定参数;
8 一级供热管网供热量调节方式:
1) 供、回水温度调节方式;
2) 循环水泵定流量或变流量运行调节方式;
3) 供热机组蒸汽量自动调节方式;冬、夏季热、电负荷平衡调节方式;
4) 供热集中监控系统采用情况;
5) 其他耗能设备调节方式;
9 蒸汽流量、供热量、水量计量仪表类型:
1) 基本加热器、尖峰加热器蒸汽流量计量仪表;
2) 一级供热管网供热量计量仪表;
3) 一级供热管网循环水量计量仪表;
4) 补水量、凝结水量计量仪表;
10 供配电系统:
1) 供电来源、电压等级、负荷等级;
2) 电气系统容量及结构;
3) 无功补偿装置;
4) 配电同路设置、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5) 首站总用电量计量方式;
6)主回路计量、各支回路分项计量方式;
11 一级供热管网系统:
1) 各支路名称;
2) 管径;
3) 调节阀门设置;
12 加热器、管道的保温状况、凝结水回收利用情况及已采取的节能措施等。
3.2.3 热电厂首站节能改造节能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基本加热器、尖峰加热器:
1) 热源侧的蒸汽压力、温度、流量、热负荷;
2) 负荷侧的一级供热管网供水、回水压力、温度、循环水量、热负荷、供热量;
3) 加热器凝结水压力、温度、流量;
4) 加热器、热力管道表面温度;
5) 当有多个供热回路时,应检测每个回路的供水、回水压力、温度、流量、热负荷、供热量;
2 一级供热管网循环水泵:
1) 水泵进口、出口压力;
2) 水泵流量;
3 水质、补水量:
1) 加热器凝结水水质;
2) 供热管网循环水、补水水质;
3) 供热管网补水量;
4 供配电系统:
1) 变压器负载率、电动机及仪表运行状况;
2)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功率因数、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含量、电压偏差;
5 循环水泵、补水泵、凝结水泵等用电设备的输入功率。
条文说明
3.2.1 热电联产是发展集中供热的根本途径。供热机组有“背压式供热机组”、“抽汽式供热机组”;也有采用“凝汽式机组”循环水供热方式。热电厂在“首站”设置专为供热系统用的加热器、循环水泵等设备。节能查勘工作主要针对“首站”内的设备。
3.2.2 热电厂首站节能现场查勘记录。
1 对于严寒、寒冷地区,当采用单台背压式或抽汽式供热机组供热时,了解是否有备用汽源;当采用凝汽式机组冷凝器循环水供热时,了解凝汽式机组型号、台数及凝汽器真空度等;
4 凝结水回收方式指开式或闭式。
3.2.3 热电厂首站节能改造节能检测内容。
3 补水水质:当由热电厂水处理设备供给时,认为合格,可不检测;
4 当由热电厂厂用电供给时,认为合格,可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