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认证检测设备技术参数
1拟购仪器设备具体如下:
1.1电动自行车整车综合性能试验机(电脑伺服控制)
1.2车架/前叉组合件落重试验机
1.3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试验机
1.4车架/前叉振动试验机
1.5把立管力矩试验机
1.6把立管静负荷试验机
1.7把横管和把立管力矩试验机
1.8车轮夹紧力试验机
1.9鞍座调节夹紧强度试验机
1.10车轮静负荷试验机
1.11车轮脱卸力试验机
1.12闸制动性能试验机
1.13电动车专用称重仪
1.14测功机
1.15反射器光学性能试验机
2总体要求
2.1仪器参数精度如下:
2.1.1主要参数的精度
2.1.1.1转速:允差±2.5% 。
2.1.1.2质量:允差±1% 。
2.1.1.3力:允差±1% 。
2.1.1.4计次(等幅振动、圆周转数):允差±0.05% 。
2.1.1.5自由角度公差,见表1。
表1
公称尺寸 mm | 公差 | 公称尺寸 mm | 公差 | 公称尺寸 mm | 公差 |
1~6 | 4° | >30~50 | 1°15′ | >180~260 | 30′ |
>6~10 | 2°30′ | >50~80 | 1° | >260~360 | 25′ |
>10~18 | 2° | >80~120 | 50′ | >360~500 | 20′ |
>18~30 | 1°30′ | >120~180 | 40′ | >500 | 15′ |
注:①公称尺寸指角度短边长度。
2.1.1.6温度:允差±2℃。
2.1.1.7落重高度误差:按GB 1804中规定的js 14级。
2.1.1.8振幅误差: 按GB 1804中规定的js 14级。
2.1.1.9滚轮、凸轮、砧板、落重锤接触面热处理硬度大于或等于HRC50.
2.1.2其他要求
2.1.2.1静态检测时的加荷速度:小于或等于4mm/s。
2.1.2.2静态检测时的卸荷速度:近似等于20mm/s。
2.1.2.3计时:1h内,以每2min允差±1s累计;1~6h,以每2min允差±0.5s累计;6h以上,以每2min允差±0.25s累计。
2.1.2.4力矩:允差±2% 。
2.1.2.5电器装置检测仪表精度不低于0.5级。
2.1.2.6测功计精度不低于1% 。
2.2安装与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应满足“踏板式”和“骑式”等各种形式的电动自行车整车及车架等零部件的安装和检测要求。
2.3仪器设备应满足GB17761—1999标准要求。
3具体仪器补充要求:
3.1电动自行车综合性能试验机(电脑伺服控制)
3.1.1满足如下标准及条款要求:
3.2.1.1 GB17761—1999 :
5.1.4 续行里程测试;
5.1.1/6.1.1车速测试;
5.1.6/6.1.6百公里电耗测试
5.1.7/6.1.7功率测试;
5.2.8.6欠压保护测试;过流保护测试
5.2.1制动性能(干态、湿态制动性能试验);
5.5耐久性测试检测模式;
3.1.2主要技术参数:
3.1.2.1扭力传感器容量: 0-100N.m
3.1.2.2扭力传感器非线性度: ±0.1%--±0.3%(F·S)
3.1.2.3扭力传感器重复性 : ±0.1%--±0.2%(F·S)
3.1.2.4扭力传感器精度: ±0.2%--±0.5%(F·S)
3.1.2.5扭力传感器环境温度: 0℃--40℃
3.1.2.6扭力传感器频率响应: 100 μs
3.1.2.7输出电压: 0-60V,负载电流<50A
3.1.2.8传感器: SETECH
3.1.2.9力量传感器: 200kg 50kg 精度±1%
3.1.2.10骑行速度: 0---40km/h 可调
3.1.2.11速度测量精度: ≤2%
3.1.2.12距离测量精度: ≤1%
3.1.2.13滚筒前后轮距可调距离: 600 mm—1200 mm
3.1.2.14刹车力: 40N,60 N,……,180N 可设定 精度±1%
3.1.2.15刹车力控制: 闭环控制
3.1.2.16刹车时间: 0—300s可设定 精度±1s
3.1.2.17刹车松开时间: 0—60min60s可设定 精度±1s
3.1.2.18刹车次数: 0—999,999 可设定 精度±0.05%
3.1.2.19轮胎爆胎: 自动侦测
3.1.2.20过载停机: 自动侦测
3.1.2.21前后滚筒直径: Φ460 mm (±10mm)
3.1.2.22加载方式: 前后轴和中轴加载
3.1.2.23配重砝码: 100kg
3.1.2.24刹车方式: 气动自动加载
3.1.2.25控制断电刹把方式: 气动自动控制
3.1.2.26刹车力显示方式: 计算机数字显示
3.1.2.27制动力显示方式: 计算机数字显示
3.1.2.28刹车力控制方式: 计算机伺服控制
3.1.2.29前后刹车: 可自由选择(单一前刹、单一后刹、前后刹同时刹)
3.1.2.30刹车功: 计算机自动显示
3.1.2.31自行车固定方式: 前后轮(可前后、上下少量移动),鞍管
3.1.2.32离合方式: 人工离合选择电动车及自行车试验
3.1.2.33传动方式: 前后轮同时传动,电动车单轮运动
3.1.2.34系统阻力: 通过交流电力制动器及伺服马达计算机自动控制
3.1.2.35驱动滚轮/从动滚轮: 均各设置两组可拆卸冲击块
3.1.2.36数据采集系统: 美国NI采集卡
3.1.2.37电机: 变频电机,ABB变频控制
3.1.3主要配置:
3.1.3.1电脑
处 理 器:C331 2.66G 64位
内 存:内存400MHz的前端总线速率下,内存运行速率为266MHz
硬 盘:160G 7200转
显 存:动态分配 支持64MB显存
显 示 器:17寸LCD
光 驱:DVD
网 卡:集成10/100M网卡
3.1.3.2微电脑PC联机功能:
3.1.3.2.1 讯号转换控制器:
3.1.3.2.1.1扭力感应器
3.1.3.2.1.2编码器
3.1.3.2.1.3讯号转换收集器
3.1.3.3数据采集系统: 美国NI采集卡
3.1.3.4通过仪器可得下列数据:
3.1.3.4.1各阶段的扭力、功、功率、速度、电流、电压等的值
3.1.3.4.2速度、电流、电压对扭力的实时曲线功率、功的实时曲线
3.1.3.4.3温度—时间实时曲线
3.1.3.4.4行使距离或刹车距离—时间曲线
3.1.3.4.5刹车力—时间测试曲线
3.1.3.4.6减速度—时间测试曲线
3.1.3.4.7刹车功—时间测试曲线
3.1.3.4.8单笔测试报告及多笔测试报告汇总
3.2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试验机
3.2.1车架前叉组合件冲击强度试验设备(见图A1)
3.2.1.1前叉滚轮中心B与后轴定位销中心C的连线BC应与设备基面平行,其平行度公差为2mm。
3.2.1.2后轴定位销中心C的上方应有固定重块的固定装置(插销或钩环等),固定后的重块重心D与后轴定位销中心C的连线DC应垂直于试验机安装基面,垂直度公差为1.2mm。
3.2.1.3鞍管处荷重块的尺寸比例l×b×h:2×1×1。

3.3车架/前叉组合件落重试验机(见图A2)
3.3.1装在前叉内的滚轮两端A点处应有做各种规格车型和试验过程中变形的导向轨,导向轨的导向槽应对称于后轮支架的中心线,对称度公差为0.5mm。
3.3.2导向轨应垂直于试验机安装基面,垂直度公差为1.2mm。
3.3.3在被试工件上面180±0.5mm处应有夹持重锤的夹持装置,该装置应设有便于放下重锤的机构。
3.3.4滚轮与导轨间的间歇为0.5~1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