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碳纤维布材料-*
我公司从事碳纤维布,碳纤维胶,粘刚胶,植筋胶,灌缝胶等加固材料生产,承接加固工程,具有特种专业加固资质!
E、用胶辊或刮板在碳纤维布上沿纤维方向施加压力并向一个方向或从中间向两个方向滚动碾压,但不允许来回反复滚动,使树脂胶液充分浸渍碳纤维布,形成复合材料,消除气泡和除去多余树脂,使碳纤维和底层充分粘接。严禁交叉垂直于碳纤维丝方向滚动碾压施工,以免出现折丝弯丝现象。
公司层都是*的防水工匠,现场施工拥有十几年的防水加固经验。我们的宗旨是以少的代价,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但在现实施工中,有很多隐藏工程是我们无法预先知道的,在这里我恳请各位相信我们的技术与品德。办企业我们追求合理的利润,施工操作我们一丝不苟。
当碳纤维布和浸渍胶进场时,检查碳纤维布外观是否有明显的不平整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感受胶体是否好用,胶体如果太稠则会导致施工人员施工体验性不好,并且胶体很难充分浸透碳布,达到的加固效果,若果胶体太稀,又会导致浸渍胶流淌,影响粘接效果。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点碳纤维增强塑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s,下称CFRP,常以碳纤维布的形式出现),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及抗腐蚀性等特点。该材料是在日本发明的,早应用于航空航天,国外早对纤维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进行研究的是德国IBMB研究院和瑞士的EMPA实验室,日本、韩国和美国紧随其后,碳纤维塑料对钢筋混凝土进行修复加固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项成熟技术②。
随着工程结构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复杂环境、灾害的侵蚀与破坏,越来越多的结构因强度与耐久性下降,而急需加固处理。传统的加固方法,无论是减小使用空间、影响结构外观,还是自重较大、增加结构负担,都会为结构加固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而碳纤维布加固,能有效避免常规加固方法存在的弊端,正逐渐成为结构加固中热门的方法。
碳纤维布的配套浸渍胶作为涉及到结构安全的加固材料,必须通过安全性鉴定。若图纸要求设计年限是30年,一定要检查浸渍胶安全性鉴定报告中是否有耐湿热老化这项检测;若图纸要求设计年限是50年,还需要检查浸渍胶耐*应力检测;还须检查浸渍胶的无毒检测报告。无毒检测报告有一个是检测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含量的检测报告,如果产品有该报告则说明浸渍胶不会挥发出或者挥发出很少的有害气体。另一个无毒是针对小白鼠和白兔的喂食和皮肤涂抹检测,如果该产品有该报告则说明浸渍胶对人体皮肤基本没有刺激性。
碳纤维布加固,无大型机具,没有湿作业,占用场地少。施工工效高,粘贴碳纤维法是粘贴钢板施工工效的4-5倍。施工质量易保证,碳纤维预浸料轻质柔软,易贴附,即使被加固的结构表面不是非常平整,也可以保证很高的粘贴率。
钢筋混凝土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使用功能改变、疲劳损伤累积等因素的影响,将直接导致结构材料劣化及承载潜力下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将步入老化期,这些因素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日益艰巨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危旧桥梁改造任务,急需找到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加固维修方法。粘贴碳纤维布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项新型、简捷、快速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传统加固方法虽然种类较多,且每种加固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每种方法加固的综合效果都不能*使用者的要求。随着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出现及对其增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效果研究的深入,这种加固技术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4)涂胶采用滚轮毛刷均匀涂敷,涂敷量由底胶的品种和混凝土表面状况而定,底胶的浓度较低,一般用量标准为0.25一0.3kg/m2;底胶应涂敷1-2道,如混凝土碳化严重,浸透量大时,需增加涂敷次数。以指触确认干燥后,再继续下道工序(通常需要一天时间养护)。
我国乃桥梁大国,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桥梁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桥梁总数量的不断上升,大部分桥梁正面临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以至于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甚至已经威胁到桥梁的行驶安全。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地迅猛发展,各类建筑结构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被广泛关注,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低投资带来*,成为新时代的焦点。以医院等公共建筑为例,新的医疗设备或者结构功能调整,对原有结构提出了需求,如何在短的时间内达到要求,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的损失,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碳纤维布用量的增多将使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由碳纤维被拉断引起的破坏转变为混凝土被压碎的破坏。同时,由于碳纤维为*弹性材料,它与钢筋的共同工作会减弱钢筋塑性变形对提高构件延性的作用,碳纤维布用量过多时,构件延性有所降低。
11.①在画笔工具中选中“圆环”(图11.1),并设置其参数(图11.2);②在功能区选择“扫描”(图11.3),把“克隆.1”和“圆环”拖拽至扫描下如图11.4(若扫描结果不正确可改变“圆环”里的“平面”参数),终模型图如图11.5(若感觉纤维间隙太大可调节圆环半径,若感觉纤维上下幅度过大,可以选中模型进行单一方向的压缩——缩放)。
试验梁为矩形截面简支梁,分为两组。截面尺寸均为b*h=100mm*200mm,跨度l=2200mm,净跨l0=2000mm。Ⅰ组梁:纵筋为2@8,箍筋为Ф6@100,架立筋为2@4;Ⅱ组梁:纵筋,2@10,设计配筋率为0.92%,剪跨区及纯弯段内箍筋分别为Ф6@100和Ф6@200,架立筋为2@4。
思茅碳纤维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