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企业百科 产品百科 技术百科 人物百科

智慧公务 我有新说法
338 0

国家或集体单位充分利用*的信息技术对其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办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工程。这可以是一个实现状态的相对概念,用以对智慧公务的水平进行评判;也可以是智慧工程标准或规范的描述,用于智慧公务的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简介

公务是关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事务, 广义是指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的事务性工作。从事务内容角度看,其主要由办文、办会、办事三个部份,从管理学角度看,可以划分为公务职责、公务履行、公务监督、考核考评等基本部份。当今流行的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社区发展建设、运行管理,其主体都离不开“国家”和“集体”的参与,参与中都少不办文、办会、办事三项基本内容,目标确定、责任划分、履行落实、管理监督、考核考评也都会贯穿其中。由此可见,智慧公务是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社区共有的不能少组成内容,进而可以将智慧公务的概念归纳为:国家或集体单位充分利用*的信息技术对其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办理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工程。这可以是一个实现状态的相对概念,用以对智慧公务的水平进行评判;也可以是智慧工程标准或规范的描述,用于智慧公务的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要素

从前述概念不难推断,智慧公务应包换以下三大要素:

一是充分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人的智慧其实是知识经验、技术、技巧、思维方式、格局意识的集合。与此不同,智慧公务则必须具备现代智慧工程的主要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软件、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若这些技术应用不充分,特别是灵敏感知、知识积累、智能趋动不明显,则不能冠以“智慧”二字。

二是办文、办会、办事三方面应用全面深化

单从处理文会事三项内容看,与传统OA没什么差别。但传统oa定位于自动化,而智慧公务则着重于智能化,更着重于智慧的积累和应用,具有“智慧”的特征。当今流行的协同办公,则主要注重各种“事务”协同处理。智慧公务要求对文、会、事的全面、深化、一体化处理,达到“智慧”水准。

三是以效能和效率为趋动实现全面现代管理

竞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之一。作为国家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不断追求效能和效率提升,才能持续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智慧公务必须以效能建设和效率管理为使命,构建现代公务的智慧化工程,全面实现公务活动中的目标确定、责任划分、履行落实、管理监督、考核考评等现代化管理使命。

技术特征

智慧公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结合公务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分析,智慧公务应具有以特征:

(一)多终端

包括成熟的硬件终端,如电脑、手机、大屏、扫描仪、指纹仪、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和智能终端,也包括一体化手机公务、专用办会、专用参会、公务监控等软件终端。这些终端构成了智慧公务的感知、展示、人机交互系统,从而给人以无处不在的智慧化接触。当然作为这些终端的后台支持,移动技术、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也少了。

(二)高度集成

解决当今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多应用分离、多app加载、多门户登录、数据重复输入、结果重复展示的混乱现象,实现所有公务办理一个门户、一个app处理。平台通过统一组织架构、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消息引擎、统一数据存储、统一安全策略、统一应用门户等机制,实现智慧公务平台整合共享,互联互通。

(三)充分个性化

智慧公务参与者人员众多、业务繁复,平台功能必强大健全,但对每个人而言,涉及的应用和信息各自不同、非常有限,这就需要通过“智能推荐、应用预订、授权把关、评价考核”的机制,使用平台上成百上千的应用功能、成千上万的信息数据,按照“必须-参考-备查”三个层次,应用到每个公务人员和相关参与者,这个平台既有强大丰富的功能,又有安全可控的后台管理,同时在操作上十分简洁,参与者能体验到个性的智能化。

(四)精准的效率与效能算法

智慧公务平台的使用一方面要提升组织的效率,体现于及时、准确地完成工作上,还必须具有提升组织的效能上,通过平台的使用积累组织达成优化目标、实现目标的能力上。这就需要在平台的开发中使用工作提醒、模板案例、关联推荐、智能工具等个人效率辅助算法,还必须使用数据挖掘、知识加工、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等效能类算法。

(五)强大的流程引擎

信息系统建设的使命之一是流程再造。公务系统中的大量工作都需要流程控制,如审批流程、任务流程、会议流程、公文流程。在具有多维度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各项事务处理的流程不但可以做得更精深专业,而且可以使流程节点的完成质量和效率更高。这就需要智慧公务平台需要有强大的流程引擎做支撑保障。

(六)高水准的开放互联

智慧公务是在传统oa、协同办公、以及各项已建业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系统设计和建设必须按投资效益的原则,从继存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来处理好已建、在建和未建的关系,避免投资浪费。从技术角度讲,关键要进行高水准的开放互联设计与实施,用好当前*成熟技术,把老的系统改造吸纳进来,又面向未来,可以方便进行升级扩展。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编辑区域


相关产品RElATED PRODU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