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五金锁具竞争激烈 指纹锁具成主流

2013年11月04日 17:05凯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1484

  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锁具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出口增长速率达到了31%,是整个五金行业平均增速的2倍,并且增长态势被认为可延续至“十二五”期间。从进口方面看,进口额的不断增加,说明国内市场对国外品牌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反映了国产品牌的孱弱,进入不了国内市场。因此可以说,整个产业前途广阔但挑战也颇多,是否能在自己的地盘占领市场还需国内五金锁具企业真正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据《2013-2017年中国五金锁具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目前,中锁具产品已是市场上的主流消费对象,国内在这一块是*的弱势。下一阶段,国内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来为国产五金锁具产品的竞争力充能。总体来看,国内五金锁具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如何把握机遇迎接进口产品的挑战还需企业不断努力。
  
  目前全国锁具年销售量可达22亿把之多,仅指纹锁每年的商用市场需求量可达500万套,例如用于企业金融、*警署、房产开发商等。与此同时,民用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中。无论是传统的机械锁,还是现代化的电子锁,甚至包括目前高楼中的门禁锁,中国锁具行业整体都在不可抗拒地发展着。
  
  中国锁具生产和消费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国内锁具产业年销售额高达400亿元以上,产能超过20亿套,年出口额超过100亿元。据悉,未来我国锁具市场仍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以这种强势延续下去,锁具市场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锁具种类的繁多、市场的丰富,更彰显了锁具特色市场发展的必要性。打造高门槛、高专业化、锁具的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是中国锁具产业未来的必经之路。
  
  普罗巴克产品质量标准很过硬,以市场为导向,正在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创新科学技术,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以建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锁具特色品牌市场为目标,因此,普罗巴克指纹锁具备恒久发展潜力。
  
  市场空间前景乐观
  
  前几年受惠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国内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锁具长足的发展。目前,锁具行业已形成涵盖机械、电子、生物技术于一体,几千个花色,横跨多学科、多行业的综合性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国的锁具制造技术、设备水平在近年来大幅提升,已接近和达到*水平,为我国锁具行业加快升级融入化竞争奠定了基础。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我国锁具行业与世界接轨进程加快,产品将是化竞争的市场高地,集安全保障、美观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锁具产品将是未来的主流。电子智能锁发展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国内锁具市场对生物识别和电子技术等高技术产品的份额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共5000多万套。
  
  未来的竞争格局仍将是品牌、品质和渠道。特别是未来市场的竞争将不再会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国外的锁具*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外企收购中国企业的行动在加速。
  
  如亚萨合莱在我国目前已收购两家锁具企业——保德安和固力;如史丹利收购上海东隆,卡巴集团收购台山华美和普罗巴克,这都是品牌与国内企业竞争的zui直接体现。也将给国内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国内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将会驱动正能量发挥,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品质提升和产品研发,必将赢得市场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分享高附加值市场的蛋糕。
  
  企业品牌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的锁具行业已经开始向中位次进阶,由以前传统的作坊式制造开始转向品牌性企业设计。产品越来越受到新生的中产阶级消费者的欢迎。而国内发展思路的狭隘使得整个产业链无法延展,难以形成系统化,序列化的发展。品牌意识的缺失使得国内的锁具业诞生不了企业和明星产品。多数企业只能代理品牌成为一个“打工者”,在国内锁具业这一片广阔市场上沦为“配角”。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五金锁具行业仍处于低端行列,产业链很不成熟。zui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小微企业众多,这虽然能够使得市场充分竞争,但是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还是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能被消费者认可并且熟知的品牌像普罗巴克这样的,相对来说极少。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竞争的层次还比较低,量变何时引发质变,行业还缺乏一股真正的创新力量来推动这样一种层次上的跃升。普罗巴克指纹锁任重而道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