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

2011年07月14日 11:46智慧城市网点击量:3654

  在盗贼猖獗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居安全。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可以通过开锁时问的长短来识别主人与窃贼。如果主人用门锁的原配钥匙在8s内打开门锁,报警器不会响起;如果窃贼用金属工具撬门锁或用钥匙开门时,时间就会超过8s,这时报警器会发出70S的警报声。而且该报警系统还有报警记忆设置,主人可以根据指示灯闪亮与否判断出门锁是否被撬过。
  
  1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

  
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
  
  门锁的金属部分M和与非门I、R1、C1等组成感应式开门延时电路;与非门Ⅲ和Ⅳ、R3、Q、V等组成报警器的延时开关电路,其中与非门Ⅲ和Ⅳ接成典型的单稳态电路。HA为报警的喇叭。
  
  当有人开门锁时,人体从周围空间感应到的杂波信号(主要为50Hz交流电信号),经过门锁钥匙和锁体M传递给二极管VD.整流,使与非门工接成的反相器的输入端获得负脉冲信号,其输出端输出一串正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经Ⅵ)2隔离、Rl限流后,缓慢地向Cl充电。如果开锁时间不到8s,报警电路没有反应。如果开锁时间超过8s,则Cl充电电压大于1/2VD,由与非门Ⅱ接成的反相器翻转,其输出端由原来的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等于给单稳态电路输入一个负脉冲。于是,与非门Ⅲ和与非门Ⅳ共同组成的单稳态电路翻转进入暂态,与非门Ⅳ输出负脉冲,晶体三极管V通过限流电阻R5获得合适偏流而饱和导通(实测管压降≤0.3V),报警味,lnJlHA通电工作,反复发出报警声。经过70S左右,单稳态电路由暂态翻回稳态,V截止,HA断电自动停止发声。
  
  闪烁发光的二极管VL、单向晶闸管VT、限流电阻民和常闭型按钮SB2组成了报警记忆电路。一旦HA通电工作,VT就会经心从HA两端获得触发电压而导通,使VL通电闪闪发光。报警结束后,由于VT的“自保”特性,VL将一直闪光,直到主人按动一下se,2复位按钮,才能解除VL的闪光状态。这样,主人回家后根据VL闪光与否,就可判断出小偷是否来撬过门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的电路中,vDl除了用作对人体感应杂波信号的整流外,平时还利用其高反向电阻将与非门I的输入端置于高电平。单稳态电路的暂稳态时间(即延时报警时间)由C2和R3数值大小确定,约为0.7ce×R3.因此,当Q为100弘F、R3为1MQ时,暂稳态时间约为70s.sBl是报警后的复位按钮,主要用于检验报警性能后的马上终止警报声。R2是Cl的放电电阻。
  
  2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器的实现
  
  感应式门锁报警系统除了报警喇叭HA外,焊接好元件的电路板连同电池全部装入一个体积合适的绝缘盒内。与非门I的输入端通过一段单芯屏蔽线接门锁金属部分,注意是在盒面板适当位置开孔固定SBl、SB)和VL.HA通过双股软塑导线与控制电路盒接通。
  
  焊接时电烙铁外壳一定要良好接地,以免交流感应电压击穿CMOS数字集成电路。适当调整Rl阻值或Cl容量,可改变手触门锁超时报警的时间;适当调整R3阻值或G容量,可改变报警器每次工作的时间长短。只要元件的质量有保证,报警系统就可以满意工作。
  
  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采用CL9561语音芯片,该语音芯片的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2所示。可以选择4种报警声:警车声、火警声、救护车声、机枪声。

  
  3结语
  
  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应达到以下指标:当电源电压为6V时,整机静态耗电电流应该小于0.2以,报警时平均电流约为80HA,报警后记忆电路工作时约为4mA.报警电路具有较高灵敏度,一般人手戴着薄纱手套去触碰门锁,电路应该照常反应。如果在绝缘密闭电路盒内电源负极上接一根软塑导线,将它的一端就地引至220V交流电网处,在火线外面缠绕(不是接通)4~5匝,则灵敏度会显着提高。
  
  该报警系统使用时对主人开门锁无任何附加条件,这足区别于现在一般门锁报警系统的zui大优点之一。实际安装时,报警电路盒可固定在房门背面,报警喇叭用双股线引到附近任何地方固定安装,但需要声音传播良好。另外还要注意一点:门锁必须与大地保持良好的绝缘,否则报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由于感应式门锁防盗报警系统用电很节省,故每更换一次新电池,一般可用1年时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