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维安达斯激光对射探测器实现每一光束独立编解码处理

2019年08月30日 19:18智慧城市网点击量:1646

  对射式激光入侵探测器由于其防范距离远,环境适应性好,工作状态稳定,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部队、监狱、石化、铁路、电力、银行、工厂、学校、社区等各种安全防护的场所。目前市场上的对射式激光入侵探测器光束数量绝大多数都是两光束以上,其中用于监狱、看守所、石化、电力这些重点防护场所的激光探测器,为了达到严密防范的效果,探测器光束数量更是多达十几光束,光束间距一般都在15-30cm,防范距离100-500米,远防范距离可达5000米;
 


 

  目前市场上的对射式激光探测器其每个光束都是按照相同的调制方式进行工作,同一个探测器不同的光束没有进行任何的加密和细分处理,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激光发射机上所有光束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信息一致,在激光探测器防范距离>100米以上时,由于光束扩散的原因,激光发射机激光束到达激光接收机时就会形成相邻光束部分相互覆盖或者*覆盖,也就是说发射机光束的激光达到接收机光束后会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第二光束,发射机第二光束达到接收机第二光束后会部分或者全部覆盖接收机光束或接收机第三光束甚至更多临近光束,以此类推,这样的后果就是在靠近接收机附近单独遮断每个光束时,接收机每个光束都能可靠报警,但如果在靠近发射机端单独阻断一个或两个光束,接收机对应的光束不会产生报警,必须要同时阻断两个以上或更多光束才会产生报警,这样就会造成非法入侵者以匍匐或钻爬形式越过激光探测器防线而可能不会产生报警,形成漏报,对安全防范区域内用户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在监狱、看守所、戒毒所、军事禁区、石油石化、易燃易爆、重点文物等重要场所及重点安全防范区域,对于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探测器要求必须做到环境适应性好,工作稳定,无误报警,同时不能漏报警。因此在两光束及两光束以上多光束激光入侵探测器的的应用中,这种由于光束扩散引起的相邻光束间相互干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激光对射探测器光束数量越来越多,探测距离越来越远时的光束相互串扰问题,实现光束识别?
 
  广州市艾礼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维安达斯激光技术研发团队历经十八个月艰苦奋战,经过四十多次方案更新和一百多次户外实地测试,成功推出第五代激光对射探测器——维安达斯旗舰版激光对射探测器!第五代旗舰版激光对射已*解决光束数量越来越多,探测距离越来越远时的光束相互串扰问题,实现每光束识别,防止漏报误报等情况。
 


 

  维安达斯第五代激光对射探测器采用大型MCU对每一个光束进行独立编解码处理,同一个探测器多可实现144个光束不同编码;可以实现在一个探测器上有144个光束以不同编码工作,且互不干扰。目前市场上有的厂家宣传自己的产品具有光束独立加密技术,但其主控板多只能完成两个或四个光束不同编码,当一个激光对射探测器光束数量超过两个或四个光束时,只能用两块或者多块相同编码的主控板重复叠加完成;假如用户需要采购一对12光束的激光对射探测器,就需要3块4种不同编码的主控板重复叠加才能达到12光束,但此时该12光束激光对射探测器并不是真正的每一个光束独立编码,而是只有4种不同编码,每个不同编码同时有3个光束是以相同的编码进行工作,即1/5/9光束编码相同,2/6/10光束编码相同,3/7/11光束编码相同,4/8/12光束编码相同;这种低级别的“光束独立编码”激光对射探测器,在探测距离较远时同一个激光对射探测器光束之间还是会形成光束串扰覆盖。
 


 

  维安达斯第五代激光对射探测器采用高速处理的大型MCU进行光束独立编码,单板输出12光束不同编码,通过主控板频段转换多可实现144光束不同编码,按照15cm标准光束间距计算,维安达斯第五代激光对射探测器一个探测器高可以达到2145cm有效防范高度而不会出现光束重码和串扰,这种强大的光束独立编解码技术,使得维安达斯第五代激光对射探测器可以轻松满足各种特殊项目应用(超远距离、超多光束、特定高度、特定密度等)需求,成为安防、科研、计量测试、特殊检测等众多领域的理想探测器,使得激光对射探测器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