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性能对比分析

2019年08月09日 13:27智慧城市网点击量:1960

  激光对射属于主动式入侵探测器,其由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两部分组成,激光发射机由稳压电源、调制电路、激光发射模组、激光角度调整装置、外部护罩(外壳)组成;激光接收机由稳压电源、光敏接收器、光电信号处理器、窄带滤波透镜、以及外部护罩组成。
 
  组成激光对射的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分开安装在两个护罩内,面对面成对安装使用;在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之间利用经过调制后的一条或者多条激光光束形成一个可靠的防护面,当激光接收机可靠接收到激光发射机发出的调制信号时,激光接收机判定激光入侵探测器工作正常,就会维持当前的输出信号不变;当激光接收机接收不到激光发射机的调制信号时(激光发射机和激光接收机之间有物体阻断激光射线或者激光发射机出现故障),激光接收机就会判定激光入侵探测器工作不正常,激光接收机就会输出变化的报警信号给后端相连接的报警控制器或者相关联动设备。
 


 

  红外对射也是主动式探测器,红外对射由红外发射机和红外接收机配对组成,红外发射机发射经过调制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机用于接收红外发射机所发出的经过调制的红外信号。当红外接收机能可靠接收红外发射机所发出的调制红外信号时,红外接收机就保持输出一个稳定常开/常闭信号,此时在红外发射机和红外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道隐形的防线,隐形防线的高度由红外发射机和红外接收机的红外光束出光面高度所决定;当红外发射机和红外接收机之间有物体遮断红外发射机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机接收不到红外发射机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机就输出变化的报警信号(由正常工作状态常闭变为开路,正常工作时的常开变为短路)。目前市场上的红外对射产品主要有二、三、四光束几种规格,四光束的防范高度比三光束高,三光束的防范高度比两光束高;
 


 

  由于红外对射是利用940nm红外光作为探测器光源,而红外光是属于扩散型光,因此在红外对射产品上都需要加装非球面透镜进行光学处理,提高红外对射的探测距离,目前市面上的红外对射户外探测距离标称250米。虽然红外对射可以通过加装凸透镜提高探测距离,但却无法改变红外光易受自然界环境干扰的物理特性,因此红外对射在户外使用时,有时受到大风、暴雨、浓雾、强烈阳光、汽车大灯、雾霾等影响会产生误报。
 


 

  在入侵报警系统中,探测器是整个系统关键的设备,探测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信任,一款容易产生误报的探测器,将直接导致用户放弃整个入侵报警系统的应用。因此,国内很多早期安装了红外对射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用户在设备安装一段时间后就将设备弃之不用,整个系统形同虚设。因此,如何为市场提供一种高度稳定的入侵探测器是整个安防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维安达斯智慧型激光对射利用激光作为探测器光源,利用激光能量高度集中、频率单一、方向性好、相位一致的特性进行深度开发,维安达斯激光对射从初设计环节,就*解决了红外对射所暴露出的所有技术缺陷;维安达斯激光对射具有高度的智能性和*的适用性,其与红外对射相比较,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激光对射工作稳定性远高于红外对射。由于激光抗环境*力*,所以激光对射工作稳定性非常好,不会出现误报;
 
  2、激光对射可以实现超远距离探测,户外工作可以达到5000米;
 
  3、激光对射抗暴力破坏及自然老化*。激光对射采用304不锈钢外壳, 红外对射采用的是ABS或PC塑料外壳;
 


 

  4、激光对射每一光束独立身份加密及解密(),同一探测器在任何工作距离都不会形成光束相互覆盖和干扰,在任何距离都可以实现每一光束识别,而红外对射无法实现每一光束识别。
 
  5、激光对射报警时可同时输出变化的开关量信号和电平信号,而红外对射只能输出单一的开关量信号。
 


 

  维安达斯智慧型激光对射相比于红外对射具有很明显的的技术优势,因此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市场充分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监狱看守所、机场、石油石化、铁路、电力、金融、博物馆、国防等重点安全防护场所,并快速被各地机关、学校、工厂、社区推广应用,随着维安达斯激光对射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维安达斯激光对射会取代在市场上流行了近30年的红外对射,成为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探测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