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防爆变频器的原理和使用

2017年05月22日 09:11郑州华隆防爆电气有限公司点击量:1672

  一、前言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频调速技术日益成熟,通用变频器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品牌的变频器在自控领域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一些有爆炸性气体和粉尘比较多的地方(煤矿\焦化厂\部分化工厂)变频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的变频器需要防爆,而这种变频器现在市场上还未见成熟产品。根据上述情况,华隆防爆电气有限公司特别研发了新型的防爆变频器,供需要的厂家使用。
 
  二、变频器的技术要求
 
  1、工作环境 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较多的环境 (防爆);
 
  2、输入电压 交流660V±10% ;
 
  3、调速范围 2—50HZ ;
 
  4、保护功能 具有短路、过流、过压、欠压、超温、停电闭锁等功能;
 
  5、工作方式 24小时连续工作制;
 
  6、其他技术指标与通用变频器相同。
 
  三、变频器的控制原理
 
  1、主回路部分
 
  变频器主回路包括空气断路器、三相整流器、滤波电容、IGBT逆变器
 
  变频器主回路电气原理框图
 
  图1: 主回路电气原理框图
 
  2、控制回路部分
 
  变频器控制部分包括CPU控制器、IGBT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操作显示电路。其控制原理框图如下:
 
  变频器控制原理图
 
  图2: 控制原理框图
 
  3、变频器所用主要元件都是选用世界公司生产的产品,性能优良,质量可靠。
 
  (1) 逆变器部分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IGBT模块,该模块饱和压将低,母线电感小,开关频率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 CPU控制器选用美国In公司的87C196MC单片机,该芯片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是一种高性能的CHMOS 16位单片机,它功耗小,除正常工作外还可以工作于2种节电方式:待机方式和掉电方式。它内部有一个波形发生器,可以输出2组互补的3相PWM信号,特别使用于电机控制系统。
 
  (3) 驱动电路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M57959L驱动模块,该模块驱动功率大,信号隔离强,集成化程度高,性能优良,使用方便。
 
  四、防爆变频器研制中的问题和对策
 
  1、防爆问题
 
  由于该变频器所使用的环境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较多,这就要求变频器密封防爆,所以它的外壳不能用普通的壳体,必需用标准的防爆腔,把变频器所有的元件都装在防爆腔内。在防爆腔门上开一个观察窗,把显示部分装在上面,把启动、停止、调速控制装在防爆腔门上。
 
  2、散热问题
 
  由于变频器的所有元件都装在防爆腔内,空气不能流动,散热问题成为该变频器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这里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散热技术-热管散热技术。
 
  (1)热管技术原理
 
  热管是一种具有*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
 
  (2)变频器结构布置
 
  我们将主回路设计成一个大单元,安装在长方形防爆腔内后壁,后壁上通过一个过度散热器与IGBT模块、整流模块等发热元件接合,防爆外壳外壁加焊槽形散热器,过度散热器与槽形散热器通过热管相连接。变频器内部产生的热量就通过防爆腔后壁 过度散热器 热管 槽形散热器散发出去。
 
  3、主回路结构与通用变频器的不同
 
  (1)没有延时回路
 
  避免因延时继电器动作时产生电火花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了变频器的安全可靠性。
 
  (2)整流器容量选择比通用变频器增大一倍
 
  目的是为了耐受住变频器开机瞬间电容充电电流的冲击。
 
  (3)滤波电容选用多只无感电容并联
 
  电解电容体积大,高温环境下易爆炸,不安全;而无感电容体积小,耐高温、高压,在这种环境下应用非常安全。
 
  五、结束语
 
  防爆变频器研制成功,*了变频器应用行业的一项空白。当然,我们还将在结构、工艺、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把防爆变频器做的更,更可靠,更齐全。相信不远的将来防爆变频器在自动化领域内会有一个灿烂的天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