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上海中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上海中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公司动态>中国风机高速增长后遇危机
公司动态

中国风机高速增长后遇危机

阅读:704发布时间:2012-7-25

  风机的危机
  
  有名的风机企业还不到10家,但中国就有80家,其中一批难逃被淘汰命运。
  
  裁员风波、业绩下滑、传言收购风电老大维斯塔斯,2012年开年以来,这些场景戏剧性地发生在了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身上。
  
  5月3日,中国zui大的风机制造商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锐”,601558.SH)解聘了350名应届毕业生,约占2012年招聘总人数的80%,涉及到客服、研发、市场、管理、项目等多个部门。
  
  而在2011年7月,国内另一风机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风”,002202.SZ)就因业绩下滑控制成本而大幅度裁掉了当年招聘的应届生。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全年,风电设备主要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降幅普遍超过50%。以华锐风电为例,其2011年净利润下降了72.84%,而在2010年,华锐的净利润比2009年大幅增长50.87%。
  
  2012年一季度,下滑势头还在蔓延。华锐2012年4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7.06%。金风的净利润下降则高达97%。
  
  在与中国风电一起经历了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风机制造商快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
  
  中国式成长
  
  从许多层面来说,华锐、金风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快速成长都得益于政策的支持。
  
  “2003到2010年,中国发展风电主要是为了培育本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降低风电成本,这个目的现在已经做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施鹏飞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zui早从国外引进的风机造价非常贵,风电价格也随之居高不下,难以大面积铺开。
  
  “当时的那些风电场基本上都成了形象工程,火电每度才3毛钱,一两块钱1度的风电谁会买呢?所以必须要把价格拉下来,而设备的国产化,并且是规模性的国产化,是摊薄成本的重要方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原局长张国宝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发展初期,中国的风机厂商主要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购买图纸和,再消化吸收。例如华锐的1.5兆瓦机型是引进自德国的技术,此后,华锐又自主研发出了3兆瓦、5兆瓦及6兆瓦的机型,这些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出口条件。
  
  但是,出于对质量的担心,国产风机并不那么容易推广。“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像大厂商的成熟产品,虽然贵但是质量好。”一位风电企业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风机的回报周期是十年、十五年甚至有可能二十年,因此需要考虑不是风机价格本身,而是度电成本,好的质量和服务才能带来丰厚的长期回报。”排名*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集团政府关系部副总裁彼德·布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为了扶植国产风机,时任国家*局长的张国宝不得不采取了行政手段,即对风电项目实行招标,其中zui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考核设备的国产化率,并把这条线定在了70%以上,达到这个要求就容易中标。
  
  “我们起步晚,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追赶。”张国宝说。
  
  当年的招标zui引人注目的是规模大。“我们不是小打小闹,不是一个项目十台八台机组,而是十万千瓦起步,如果规模是一兆瓦的话一个项目就需要100多台风机,这才能给国产风机创造规模化生产的市场,压低制造成本。”张国宝回忆说。
  
  后来,美国企业用301条款起诉中国,而中国风机制造业已经争取到了3年的时间,“羽毛丰满”。
  
  2010年,华锐、金风、东汽、联合动力等风机制造商的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已跻身*名,华锐更是仅次于维斯塔斯,*二。
  
  80家企业何去何从
  
  2011年,随着风电产业进入低谷,中国风电市场放缓,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也随之进入低潮期。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还面临着一个自身的症结——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施鹏飞介绍说,依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配额制计划,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平均每年装机量约为1500万千瓦,而2010年中国风电设备产能已达3500万千瓦。
  
  尽管2012年“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zui后将对整个风电产业盲目扩张的“制止”改为了“防止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但对设备商来说,这种措辞的改变似乎并无二致。无论是对整个市场的限制还是对这个产业的限,都会产生影响,加速洗牌。
  
  尽管力挺风电产业,然而在2012年4月博鳌论坛上,张国宝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风电设备的确产能过剩。
  
  “有名的风机企业还不到10家,但中国就有80家,其中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必然被淘汰,这个产业应该有意识地扶优扶强,将来能培养出三至五家大的就很不错了。”张国宝说。
  
  据彭博新能源统计,由于规模不断扩大、效率逐步提高以及风机制造产能过剩,2010年主要风电市场的陆上风机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截止到2011年2月,风电市场整机的均价降至100万欧元/兆瓦以下,而中国的风电机组的报价自2008年以来降低了三分之一,从8000元/千瓦的水平下降至3500~4000元/千瓦,逼近平均制造成本,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仅为10%,只有少数大企业如华锐、金风等能保持20%左右的毛利率。
  
  地方政府为了“以资源换市场”大举建造风电设备基地,也造成许多重复建设。
  
  “2009年*38号文已经提出要抑制这种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个思路很对。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风电设备厂是有必要的,既支持当地经济,也减少设备商的运输成本,而且风电场建设完之后还必须有相应的维修中心。但如果太多了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华锐风电副总裁、财务总监陶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对华锐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除了市场的放缓之外,国字头的竞争对手也在迅速崛起,不断蚕食其份额。近两年强势崛起的国电集团下属的联合动力,便是背靠着同属一个集团的龙源电力的支持,而与大唐新能源同属大唐集团的华创风能也因此备受眷顾。中国风能协会列出的风电制造商排名中,国电联合动力2011年新增*上升3.5个百分点,上升速度zui快,并进入国内前五名,成为当年风头zui劲的风电厂商。
  
  技术升级竞赛
  
  随着“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及《风电场介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的出台,各风机企业也开始进行低电压穿越改造的技术准备。
  
  在这场竞赛中,国产风机制造商还面临着在中国扎根超过20年的跨国风机*的挑战。“目前上已经非常注重发电量损失率和度电成本了。维斯塔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测量出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有多少发电量损失,零损失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把发电损失率从5%降到2%,2011年这个数字是2.5%。另外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度电成本,这要考虑整体费用,将年发电量、风速、供电量、发电量、损失量等参数全部测量计算,得出一个实际的度电成本。”维斯塔斯集团政府关系部副总裁彼德·布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总的来说,中国风机行业需要一个同步于的标准。”彼德﹒布隆说。
  
  对于设备商来说,更重要的则是依据产业趋势调整研发方向。2011年7月,*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上风电长设计和运营等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则明确了至2015年底,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
  
  自此,各大制造商开始加快大功率机组及海上风电相关技术的研发。
  
  在海上风电这一块,华锐是国内厂商中zui早涉足的,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使用的便是华锐自主研发的3兆瓦风机。
  
  “东海大桥项目对国内企业是个难得一遇的机会,假如错过了,交给国外厂商了,那我们就连试的机会都没有了,更别提技术发展。”陶刚说。
  
  2007年东海大桥项目开始招标时,要求采用大兆瓦级风电机组。鉴于国内当时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和运行维护经验,项目zui初想采购国外机组,要求他们拿的机组进来,但国外企业的反应并不是很积极。“他们或许是担心一些的技术到中国以后会被复制,所以提的条件比较苛刻。”陶刚说。
  
  当时国内风机企业大多停留在兆瓦级以下的水平,一些企业才刚刚开始着手1.5兆瓦的风机设计,但华锐已经开始着手3兆瓦及5兆瓦风电机组的风机研发与生产,zui终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共提供了34台3兆瓦风机。截至2012年3月1日,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发电量已累积超过3.71亿千瓦时。
  
  “海上风电原本是被几大公司垄断,但是中国的市场非常特殊,除了风况和欧美有很大差别以外,海上条件也差很多,例如欧洲是深海,中国是浅海并且有很多淤泥,还有很多潮间带,这在欧洲都是没有的。而且我们需要考虑到防台风,但欧洲是没有台风的。无可否认国外厂商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到中国来也需要做很大的改进。这对我们是有利条件。”陶刚说。
  
  金风科技则在低风速风机研发上要先于其他厂商。2011年,金风科技直驱永磁1.5兆瓦高海拔、低风速系列机组已进入批量化生产,在低风速市场抢占先机。
  
  4月15日,有媒体传出华锐和金风正考虑出价收购zui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的可能性,但随后两家企业予以否认。
  
  产业总是有涨有落,或许,目前这个困难期,正是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智慧城市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af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