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超市因盗窃损失千亿 AI“抓贼”靠不靠谱?

2019-06-21 11:11:38 安防展览网 作者:颇黎 点击量:55763
  【安防展览网 焦点新闻】近几年,为提高超市运行效率,节约人力资本,大量识别和物联网技术竞相登场。据外媒报道,沃尔玛已经开始在使用一种叫做遗漏扫描检测(Missed Scan Detecti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摄像头运转,能够检测商品在收银台的移动,若发生未经扫描的商品被装入袋子等可疑情况,即反映给收银员,从而避免这类商品被带出。
 
  据悉,沃尔玛已经在超过1000家商店部署了该系统,有效降低了盗窃、库存损失、扫描错误等事件的发生率。
 
  降低高额盗窃损耗 零售商各显其能
 
  保点系统公司发布的零售盗窃晴雨表显示,在调查的24个样本国家中,入店行窃在18个国家零售损耗原因排名中高居。在中国,零售盗窃成本达到几千亿人民币,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承担这一成本。
 
  为降低损失,各地零售商花样百出,电子防盗系统、库存控制技术、RFID等竞相登场。
 
  在日本,NTT与Earth Eyes合作打造“AI Guardman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顾客的所有动作,并将其与“可疑”行为匹配,实时监测疑似盗窃的行为。这套系统在测试阶段就助各店铺减少了约40%的商店盗窃案件。
 
  中国作为对人脸识别技术非常宽容的国家,有83%的零售企业有意愿参与人脸识别数据库建设。
 
  超市防盗“黑科技”引发伦理争议
 
  从以上来看,这些防盗“黑科技”主要通过摄像头与识别技术发挥作用。不过,“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目前这些措施无法有效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在人山人海的超市中,无法识别商品或人脸的情况并不少见。
 
  除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外,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在超市的应用趋势也引发了各种讨论,消费者主要顾虑集中于侵犯顾客隐私、算法存在歧视、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等方面。机制与监管方面缺少完善的体系及标准,这不能不令人忧虑。
 
  各国积极探索 把控技术发展方向
 
  实际上,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也正在探索。欧洲已陆续颁布一系列AI规则,包括2018年的数据隐私法、2019年的《可信赖AI的伦理准则》等。
 
  我国政策文件中,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同时,推动伦理与法律建设的字眼始终被提及。2019年5月份,我国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并发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识》;同年6月17日,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
 
  不可否认,公众对技术的担忧并不能阻止其前进步伐,人工智能技术也将越来越多地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能源金融等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及时制定相应监管法规至关重要。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有利于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社会之前,把控其发展,克服监管机构被迫追赶新兴技术的模式,从而避免出现公众担心的科技危机。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