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ETC黄金时代将会再次来临

2019-05-20 09:07:51 赛文交通网 点击量:34588
  【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工作的实施使ETC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公开信息,2012年至2015年市场投资逐年递增,ETC主要厂商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营收2.68亿元,2015年联网之年营收业绩达到7.52亿元,三年间增长了181%。我们称这段时间为ETC黄金发展期。
 
  全国联网后,金溢科技连续三年业绩显著下滑。2019年省界收费站政策出台后,ETC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集中投资建设期。ETC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即将到来。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29个联网省份共有收费站8976个,ETC专用车道18466条,ETC用户达到约7068万。
 
  自2019年3月底以来,高速公路信息化行业一直在等待一锤定音的那一时刻——省界收费站在2019年全部取消,ETC从储值卡转向记账卡,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目标。
 
  对于ETC的未来发展而言,省界收费站取消所带来的问题,全面实施入口治超、按车型收费等,只是些小烦恼,ETC如何从高速公路场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何撬动同是“万亿”级别的,城市停车市场、汽车金融市场、车后服务市场,这才是面向未来的宏观问题,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01、ETC基础设施建设与效益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29个联网省份共有收费站8976个,ETC专用车道18466条,MTC车道58707条,混合车道2151条。联网区域内主线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为99.04%,匝道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为95.85%。ETC用户达到约7068万,其中客车用户为6590.1万,占ETC用户总量93.24%,货车用户约为478.0万,占用户总量的6.76%。
 
  2018年9月份,联网区域内总通行量9.47亿次,其中非现金通行量3.80亿次,非现金支付使用率为40.09%;ETC通行量约为2.93亿次,客车ETC使用率为40.84%。
 
  经初步测算,自2015年10月全国ETC联网运营以来,累计节约时间4750.9万小时,累计节约车辆燃油约31.4万吨,累计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9.7万吨。
 
  02、ETC可以撬动哪些千亿、万亿市场?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ETC、行车记录仪,还是车载终端(前后装)、OBD、行驶记录仪、汽车电子标识等,哪一种车载电子设备,都还没有能覆盖半数以上的车辆,能够基本做到每车一个设备的,只有智能手机(这也是停车、高速、公交等支付场景能使用手机移动支付的前提)。
 
  不论是单片式OBU一统江湖,还是单片式OBU与汽车电子标识齐头并进,都不会妨碍前端识别+后端付费这一模式大行其道,“车牌付”想要却没有完成的宏图,很可能将会在单片式OBU为主体,汽车电子标识、视频识别、北斗等辅助技术的支持下,成为现实,因为视频识别既然可以作为识别辅助手段,那么北斗、汽车电子标识也可以成为辅助手段。
 
  谁会个成为车辆电子设备的全国性标配?单片式OBU在政策支持下,基于年均5000多亿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交易数据和其向外拓展延伸的强大可能性,可能会成为赢家。那么其可能拓展和延伸的场景如何呢?
 
  交通支付,将是决定单片式OBU商业价值的主要场景。而城市停车收费,将是个指向的目标。这是一个高频中小额的交易场景,例如拥有700万用户的中国台湾ETC,2018年开始全面进入到城市停车领域,办理ETC,ETC运营服务商免费赠送5天的停车优惠,但其技术思路仍趋于传统,其ETC虽然采用的是单片式OBU,但仍然采用了储值卡或者信用卡支付通行费。
 
  目前市场上主要以车牌识别付费,较之以往要方便很多,但需要下载APP或者关注微信号、绑定银行卡等等,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停车收费市场如一盘散沙,没有统一的资源调配与标准。进入不同的停车场,需要面对不同的停车收费系统,需要关注不一样的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各式各样的APP,这是整个行业的隐疾。
 
  当一个覆盖绝大多数车辆、且可支持支付的车载设备出现后,只要其运营体系不那么封闭,它的普及性优势就会变得十分强大,即便他的硬件成本稍微高一些,也不会影响受众与管理者接受。而停车收费市场形成万亿规模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市场,城市停车智能化市场也将面临ETC带来的巨大挑战。
 
  当单片式ETC大规模用于停车场收费之后,一些小区、景区、大型活动的场馆以及机关等具有保密性质的区域,其车辆门禁功能也可以采用ETC作为识别手段,非登记用户禁止入内或者受限入内,扩展其应用范围。
 
  除了城市停车收费之外,还有充电桩的充电收费场景,尽管现在电动汽车的占比还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同样值得期待,技术不会是问题,用户规模才是问题。
 
  其他领域如加油、服务区消费等,也可以是拓展的场景,但需要人、车停留的支付场景由移动支付统治,不会是ETC支付的主要场景,不停留支付才是ETC发挥优势的主要阵地。
 
  04、交通运输管理
 
  公路客货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的大部分实现非现金交易后,车辆OD数据更为准确和直观,因而对高速公路车流量、公路收费、货运量的统计也将更加清晰,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可以做一些更准确的分析。交通管理则主要流量采集,虽然单片式OBU没有汽车电子标识有关车辆的信息详细,但也可以做相对的轨迹分析,加上是全覆盖,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更为详细的OD信息,前提是关键路口要布设RSU。
 
  05、车后服务
 
  ETC可以扩展的领域不仅仅在交通过程本身,8月26日,基于ETC的车后服务移动应用、粤通卡旗下车生活增值服务平台——粤通卡ETC车宝在广州举行以“智能ETC车联无限”为主题产品上线发布会,这意味着智能ETC可以作为汽车维修、加油、抢险与车主生活服务的入口。
 
  当ETC拥有两亿后付费用户之后,车后服务完全可以相对轻松的通过ETC获取用户,而避开让用户下载与安装各种APP或者关注公众号、小程序等等庞杂的手段。再者,如果只能ETC覆盖高速通行和城市停车两大高频支付场景,它将形成一种刚性的服务需求,而如何让ETC可以留住客户,则是众多ETC第三方应用服务的目标,也是衡量ETC未来发展潜力的标尺。
 
  06、货运金融
 
  事实上,货运ETC已经是某些无车承运人企业大的现金流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由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而来的“满帮”,其ETC发卡量突破155万张,日充值额破1.3亿元,年流水超380亿元,ETC白条累计贷款破65亿元。什么是ETC白条?由于运输过程先发生,运费结算滞后,货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有庞大的资金需求。货车司机可以通过ETC白条产品提前贷“过路费”,之后还贷。
 
  当货车司机的金融服务被ETC覆盖之后,二手车交易、新车购买等,很可能也将通过ETC这个渠道来获得帮助,如果第三方服务将ETC交易数据与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同样是交通运输部主导)打通,这对卡车二手车交易,将是个炸裂式的服务。要知道,我国有近1500万货车,这是ETC使用频繁的群体。
 
  07、未来千万亿梦想
 
  ETC作为一个识别和支付渠道,其产品形态未来可能也会变得丰富。
 
  现在的车载电子设备多而繁杂,在乘用车领域,行车记录仪可能是目前相对普及的产品,未来ETC也将在前挡风玻璃上占据一席之地,而营运车辆安装的电子设备更多,不仅有行车记录仪、ETC,还有北斗车载定位终端、视频监控设备、OBD等等,外加一个手机导航。
 
  那么有没有可能将ETC+北斗+行车记录仪+ADAS+4G+WIFI等功能将集合到一个产品上呢?当然有!
 
  在2015年,ETC全国联网初见成效之后,就有智载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就瞄准了以智能ETC为载体的停车支付、车辆金融、车后服务等万亿市场,砥砺前行,推动着ETC从高速公路场景向城市交通、车后生活等场景拓展。
 
  ETC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ETC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是:一是大力发展ETC用户量,全国ETC用户数量向一个亿目标前进;二是全面提高全国高速公路ETC车道覆盖率,使ETC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标配”。
 
  ETC全国联网以来,已实现了50亿次ETC通行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ETC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未来将与移动互联网、银行等第三方服务商拓宽合作方式和渠道。
 
  ETC虽然是一个行业级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络,但行车记录仪等车辆周边智能设备却是一个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在产品质感和个性化功能上,不仅要脱颖而出,还要质优价廉。
 
  互联网赋予了ETC更多可能性,也给大众出行带来新的变革,未来可期。
 
  智能ETC的黄金时代,美好画卷正开始缓缓打开,智能ETC的未来已来。但这个过程会充满挑战,不仅ETC自由流收费系统在技术和服务上比较理想,还要尽可能的减少中间层级,为ETC第三方应用拓宽道路。
 
  智能ETC生态正在逐渐形成,未来ETC卡发行和提供服务的将会是区域性的大运营商,如京津冀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等,甚至归于一个统一的、由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的全国运营服务商。
 
  单片式OBU的发行,也传达了国家可能会快速推进智能ETC发展的信息。对于第三方应用及其运营企业而言,ETC运营服务商数量越少,意味着需要对接的后台越少,越能够促进第三方应用发展,而ETC系统也就随着第三方应用的发展与壮大变得更加开放。(本文转载自赛文交通网。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