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当AI遇上摄像头:预测违法是否靠谱?

2019-03-12 11:06:14 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颇黎 点击量:63074
  【中国安防展览网 焦点新闻】看过美剧《疑犯追踪》的人想必对主人公创造的“机器”印象深刻,这台“机器”能够通过大范围监控来预测、预防*。不少人感慨,如果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对于公共治安无疑是极大利好。剧中的“机器”做到了准确,现实版AI是否也能成功?
 
  违法预测为社会安全提供更多可能
 
  近,这项技术有了进展。据新华社报道,日本一家初创企业宣称研发出一款AI软件,通过分析店铺内监控录像,即可发现涉嫌偷窃的可疑行为,在窃贼“动手”之前识别他们,从而达到预防违法的目的。据日本“IT媒体”报道,这款软件在测试中于10天内至少帮助发现了7名扒手。
 
  其实,类似情景早已上演。在洛杉矶实时*预警中心,电脑屏幕墙上的洛杉矶电子地图正不停闪烁,每一次闪烁都代表那个地区可能即将发生一次恶性违法活动,工作人员可根据预警派遣警力,及时干预。
 
  这是大数据公安警务模式的开始,也可以说是未来的警务模式。虽然它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潜力不可忽视。当AI 技术遇上安防监控摄像头,加上*长年累月收集积累下的数据,视频监控系统便可进行实时数据智能分析,为公安机关打击违法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一技术是否可行?
 
  2018年,英国警方希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严重的暴力*,然而其可靠性遭到了质疑。质疑者称,由于人口密集、贫困和冲突频发的地区驻扎着更多警力,警方*嫌犯概率更高,系统分析时便会侧重这些地区的居民,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那么,用AI配合视频监控来预测违法,究竟靠不靠谱?
 
  从理论上来看,基于AI的视频监控的“预测”是可行的,不过要看具体场景。例如在ATM机上,监控视频结合自然语言识别能够实现诈骗预警;当有人在门口长时间逗留或者在门禁设备上加装物体时,设备将报警,实现“预防”违法。但室外场景比较复杂,人流以及光线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准确率,导致误报率非常高。
 
  另外,牛津互联网研究所 Sandra Wachter 认为,此类系统的本质困难在于,评估在没有警察或其他服务干预的情况下如何证明结果准确。
 
  总而言之,从算法角度来说,通过大数据技术做事前研判,在海关、交通等部门准确率可观,该技术已足敷应用;但应用于日常的提前干预来说,该技术可行性不高。
 
  结语:不少案例证明,AI有时比人类更公正,但反之亦然。我们需要提倡此类研究,以验证AI所能做的与不能做的。不可否认的是,这项应用将克服上文所提及的缺陷,发展得更成熟。当然,在应用之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问题。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