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智慧城市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安防PPP模式?

2018-04-23 14:02:15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作者:《中国安防》 点击量:32305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从 2005 年算起,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已步入第13个年头,这十几年间,平安城市建设是从少数试点城市逐步推广到全国,建设标准从无到有,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平安城市系统产品与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很多城市已经在初期建设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第二期、第三期甚至第四期建设阶段。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很多城市充分认识到平安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本着顶层设计的原则,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始了新的平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
 
  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平安城市的建设,将整个城市的通信基础、信息数据、联动应用框架都构建起来,对中国未来智慧城市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智慧城市的安防建设中,基础的城市安全防范建设已经基本构建完整,在向其它行业,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数字城管、食品安全等智慧城市的子系统扩展时,便会出现各个系统建设规模不一、行业应用需求不同、建设标准不同等问题。大规模的建设和不同行业需求建设,无法做到统一标准响应,必须要有更多专业厂家、细分领域厂家的介入,这对政府来说将进行建设模式的改造,形成服务型政府的职能,PPP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国家推行PPP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的建设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规划和监管上;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安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智慧平安城市”建设阶段,目前整体逐步开始切入到平安城镇、平安社区、平安农村的建设当中。2018年政府提出“雪亮工程”的建设任务,将进一步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PPP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可以有效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一系列难题。
 
  现阶段,根据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成熟度,探索开展两个“强制”试点。具体来看,在公共治安、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在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PPP规范引导政策也将迎来密集出台有效的法律体制,这是化解PPP项目运营风险、提高PPP项目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疑难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之路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试点示范政出多门、网络安全隐患以及风险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1.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政府虽然在政策上做了说明和鼓励,但在具体实施中,因各行各业的实现方式和难易程度不一,无法做到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做到主导,需要形成“思维决策”的团队,并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专业定制化的PPP方案,无法形成复制模式,所以顶层设计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只能通过实践验证去解决,这会走不少弯路,但这个阶段是*的。
 
  2.试点示范政出多门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了国家各个职能机关,包括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安部、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中科院等多众多部门,多部门对智慧城市都有不同的解读,在建设和具体实施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或者理解上的分歧。各个部委都有不同的政策指引,形成政出多门的景象,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的政策指引。在智慧城市PPP失败的案例中,不乏存在地方政府废止当初的*管理办法,致使实施机构拖欠合作公司经费,终导致项目失败。所以在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之中,政企各司其职,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手抓的作用,才能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动力源。
 
  3.网络安全隐患以及风险突出
 
  智慧城市,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实现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更城市形态,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未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很多有效的数据将暴露在网络中,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怎样兼顾技术应用和安全并行,是PPP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重点需要考虑的。建设和安全二者取一个平衡点,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等多元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未来的政企合作仍将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前景与趋势
 
  1.城市化发展及政府的决心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在不断加剧,服务型政府也在不断形成。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人民期望更好的公共服务质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未来智慧化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期许。
 
  党中央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将人民的追求和利益放在*,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和强有力的执行推进。在两会上,推动PPP项目全面信息公开的建议也被提出,有效针对信息开放不及时、信息公开不充分、缺乏地区PPP项目及相关财政支出的信息披露等问题都被提出,国家将根据上述议案,进一步完善PPP模式的的建设及运营。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管理库和储备清单PPP项目共14,424个,总投资额18.2万亿元。其中,管理库项目7,137个,储备清单项目7,287个;已落地项目即处于执行的项目共2,729个,投资额4.6万亿元,落地率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信息公开也有不少进步。其中,根据《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的通知》(财金〔2015〕166号)等有关规定,不少项目从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等阶段均按要求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信息公开,披露了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实施方案、资格预审文件、采购文件、PPP合同、项目公司成立情况及其他政府审批文件,为各方了解PPP项目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特别是财政部前四批PPP示范项目信息披露均较为充分,国家发改委对PPP典型案例的公开披露也较为全面,为各方规范PPP操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提升政府能力的要求
 
  根据统计,政府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余个数据库,是社会、经济大的数据保有者,在智慧城市的架构下实现政府数据的互通开放是未来政府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和有效手段。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2018年实现中央政府层面数据统一共享交换的全覆盖,2020年逐步实现民生保障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3.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智慧经济下可以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智慧城市推动当地产业逐步升级转型,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经济,从而解决落后产业结构和人口红利衰退造成的经济发展减缓。
 
  结语
 
  PPP项目在中央政府力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将会是未来政府类、公益类、民生类项目的主流模式。这一模式的建设可以降低政府负债,第二个是盘活社会资本,第三个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从一方主导到多方参与,大家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各自获取自己的利益。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降低负债,兼顾民生,打造公共项目;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取得相应的合同额,保证相应的产值,赚取充足的利润;从社会资本方面来说,现在的投资驱动较少,民营企业风险较大,股票与房产市场逐步压缩,PPP项目将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向。从这三个层面考虑,下一步PPP的发展应该是大有作为。
 
  原标题【聚焦】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安防PPP模式?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