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视点跟踪 > 正文

城市智慧交通如何建?听专家为我们一一道来

2017-09-06 10:17:04 赛文交通网 作者:江玉林 点击量:41302
  【中国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高速公路及城市交通面临通行效率低下、安全故事频发、大气污染加剧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极为迫切。
 
  7月27日,由高德地图和新浪微博主办的未来交通峰会在北京召开。在出行服务创新论坛上,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秘书长江玉林发表了《城市智慧交通-平衡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和小汽车》。
 
  以下内容根据会议演讲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目前,如何由原来的效率转向满足,由“走得了”变成“走得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里面谈的很多是企业怎么作为,我更多希望探究城市,特别是政府需要怎么去做。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我用的是城市智慧交通。
 
  在城市智慧交通里,一方面需要可持续、低资源利用、低排放。另外,需要高品质的服务。第三是再利用。
 
  目前大概有2.4亿自行车,其实我们还是自行车大国,我希望能够很快开展一个“复兴自行车王国之路”。
 
  从自行车的角度,每年下降2%左右。从拥堵上,现在有130个城市不同程度的出现拥堵。从政府角度,更多的是发展公交、自行车、步行,然后还需要车辆,就是整个道路运输和土地利用进行整合。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小汽车目前的增长状况,造成了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伦敦在建设健康交通,从健康的角度,可能要谈到环境污染等,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但跟国外相比,我们的交通出行方式、机动化水平比较低,所以要构建公平、的绿色城市交通是特别难的事情。在朱镕基后一次*会上提的就是公交优先,但是等到2012年以后国务院才发了指导意见。
 
  从综合运输角度来讲城市交通模式:
 
  ,让城市之间的客流与物流安全和的便利运输。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应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第二,让不同的社会人群都能够接受公交优先。第三,让大家放心的选择有利于健康,适合于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这方面政府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因为现在道路状况更多的是为小汽车在建。另外如何平衡公共交通、自行车和私人小汽车之间的关系是城市交通应该做的工作。
 
  未来的交通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呢?
 
  ,要有很强大的交通系统。这个公交系统应该是世界上大的,因为我们人口很多。第二,所有的人基本上都要能够喜欢这样的出行,也就是我们要比较好的自行车还有步行的系统,便于无缝衔接。另外,小汽车的管控方面,每个城市都在经历限行、限购,但是这个还是不太够。这一块,我相信政府的政策会很快出台,目前在讨论阶段。还有一个难做的是土地的利用,就是城市和交通高度的整合。这一点在目前的状态下,部委之间的合作极其重要。
 
  从智能交通的角度,我们的起步实际上比国外整整相差了大概15年到20年。目前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包括数据融合,服务提升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讲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到后是一站式的服务。但是,在政府方面,土地利用、交通、人口、数据整合的模型没有,如何实现交通引导城市的规划与决策协调一致比较困难。
 
  在智能化方面,我认为政府首先要加快建设融合开放的城市交通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关键的,但是无论从现在的建设规模,还有人员来看,这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另外,体制上和机制上的。也就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营指挥中心和城市交通安全指挥中心,以及社会化的交通信息化公司,甚至是信息服务商都要进行合理的合作或者协同。 在北京的TOCC里,我们能够见到的实际上叫做交通协调指挥中心,协调不同部门。交通行业本身职能也比较宽泛,它的领域比较广,队伍比较庞大,所以一定要以信息化作为先导。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技术可以利用,作为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要擅长利用各种分析的应用结果来引导交通。另外,积极推动数据融合和应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伦敦的交通运营中心,可以实行实时的交通管理,地面交通、交警和城管协同办公。此外,CCTV、信号、车载、网上发布、地铁、公交运行、道路建设,包括有高速公路管理局,城市小的指挥中心,以及街道隧道所有的管理都是在一起,而且是24小时,365天不间断的交通监控。
 
  它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为道路畅通和拥堵收费提供支撑。第二,24小时提供出行服务,为交通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第三,公共交通企业的考核、执法、应急,然后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路面而言,地铁交通流的监测,还有车辆管理在一体。它的应急调度指挥,事故救援与处置,道路违法监控,我们有一个次序管理,次序管理也是整合在一起。在这里面,实际上是信息中心支撑伦敦交通的管理。
 
  另外,国外所有的运输方式是一致的。在意大利的全国监控里把自行车放进去了,还监控了它的距离,骑行人数等。所以这么多的数据能够支撑什么?我也希望很多的运营服务商公司能够给政府很好的合作,但是政府也需要顶层设计。一是能够用于我们的土地开发利用,支撑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混合开发利用,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还有步行环境的建设,以及小汽车的适度发展。这个是政府需要用数据来做。
 
  美国通过数据分析,实际上是交通出行模型和空气质量管理模型协同,还有一个是投资。整个通过都市区的交通规划局进行统筹,所有的模式全部在一起。政府每投资一分钱后会关注效果,如果达不到效果,联邦可以把钱拿回来。而我们发改委的项目单子是针对每个省,而且是背靠背的。所以,走向数据化,政府的信息化是重要的。
 
  比如今天采取的措施,在未来30年以后会给拥堵和空气质量造成什么影响?他们都要做预测的。还有一点是它的区域交通模型和汽车尾气排放模型连在一起以后,五年的环境核查不合理就会把资金全部抽回来,因为有好几个州得到过这样的警告以后,大家都非常慎重处理这个事情。
 
  第二,要提高公共交通的调度、监测运行和服务能力的支撑。公交都市现在是一百万以上的城市都可以参与建设,其实我们的公交分担率跟机动化相比目标相比较远。交通部现在借助公交都市,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方面,一方面面向运行服务,另外是数据采集和交换,还有行业的资源利用。所以,我希望一些企业能够把平台进行整合以后,然后一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交方面,从基础设施、审批、规划、监管、运营、运行服务,其实是整个体系。每个城市推进的都各不相同,青岛现在推进的是政府的公交购买服务,这是政府在未来一到两年一定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把它的票价成本补贴和服务进行挂钩,这是一种新模式。所以我们特别希望互联网的运营企业能够给公交也出一份力。
 
  在科学调度方面,实际上很多城市都在用,效率能够提高10%左右。另外,景区的交通和城市里的交通,以及区域交通是隔开的,但是数据上可以合到一起。的公交线路其实是一个出行链的选择,也需要公交整体自身进行优化,包括景区服务。
 
  目前来讲,基本上的颠覆是基于收费。现在是在城市收费,包括公交、地铁,将来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模式,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可能看不见收费站。停车场方面,开始人工收费、自动收费、电子收费,到车牌识别,卫星定位,后面是能不能做到自由流。其实自由流在德国应该是八年以前就开始做了,他们主要针对货车做成VPS。在我们国家如果收费技术能够进行改进,可能这是一个方向。
 
  我本身来自于交科院,所以如果在这方面关于政策、标准,还有相关的研究,希望跟我们进行比较多的合作。关于自行车,我认为如果有可能,我们适时的可以发起“振兴中国自行车王国”的计划,从基础设施到公路的相关的规划,包括城市道路建设,以及能够进行运行管理,我认为这是特别有用的一种方式。
 
  原标题 江玉林:建设城市智慧交通,政府应该怎样做?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