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城市在线 > 正文

雄安系列之“城市设计”篇:笃行之远

2017-08-17 16:26:06 国金策略 点击量:34910
  【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正式向招标,12家国内外设计机构终入围,城市设计方案成果将于8月20日提交。
 
  6月26日,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咨询建议书征询公告发布。新区规划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每一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终12家国内外设计团队从279家设计机构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名单。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同济科技旗下子公司。城市设计方案成果将于8月20日提交 ,设优胜奖3名,主办单位将委托获优胜奖的咨询人提供启动区内的重点区片或相关区域的城市设计咨询服务,并授予合同。
 

 
  雄安新区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定位”将成为雄安新区城市设计的为重要的依据。新区设立伊始就承载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以及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具体方面看:1)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绿色、现代、智慧城市;2)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3)发展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4)提供公共服务,建设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通过四个层次的规划将为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建设可为雄安新区提供宝贵经验。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及雄安新区三者均承担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雄安新区建设可以从1)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发挥好区位优势;2)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3)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思维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城市设计招标会的召开拉起新区规划设计大幕
 
  6月26日,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咨询建议书征询公告发布。根据公告,本次咨询任务为“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概念性总体城市设计(咨询范围约198平方公里),启动区城市设计”。到7月3日报名截止,共有279家国内外单位提交了正式报名材料,这些设计机构组成了183个设计团队,其中包括、国内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67个。
 
  新区规划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
 
  12家国内外设计团队入围终名单,将在8月20日提交城市设计方案成果,上市公司同济科技旗下子公司也顺利入围。7月14日至7月16日、7月26日至27日雄安新区次、第二次城市设计咨询会分别在河北保定和北京举行,大会分别听取了12家咨询团队前一阶段城市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对本项目的初步理解,对各设计方案提出建设性、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各咨询团队提出的70余个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12家国内外设计团队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8月20日即将提交的新区城市设计终方案,本次招标设优胜奖3名,主办单位将委托获优胜奖的咨询人提供启动区内的重点区片或相关区域的城市设计咨询服务,并授予合同。
 
  二、雄安新区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定位”将成为雄安新区城市设计的为重要的依据。
 
  1、绿色智慧新城是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上升到57.4%,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了我国“大城市病”现象的诞生。雾霾、交通拥堵、水污染事件、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缺失都给城市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绿色智慧渐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刚从“娘胎”中蹦出来的雄安新区毫无疑问的将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设计的重中之重。
 
  世界各地绿色智慧城市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西方国家先开始工业革命,也先遇到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美国在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实现了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和企业高度发达、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规模,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地也相继开始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有277个智慧城市和3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我国从开始的学习者转变成了者,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也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目光,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碰撞将会给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
 
  世界各地绿色智慧城市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西方国家先开始工业革命,也先遇到由工业革命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美国在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实现了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和企业高度发达、智慧城市建设质量和规模,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地也相继开始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有277个智慧城市和3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我国从开始的学习者转变成了者,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也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目光,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碰撞将会给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
 
  雄安新区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重视协同性,同时为全国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模式参考。站在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载地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上看,雄安新区的建设应突出协同性,不仅在城市间合作上要兼收并蓄,同时还要将绿色化、信息化与智慧化进行有机衔接和有效协同,避免生搬各类指标体系、项目运营困难、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等一系列问题。绿色智慧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雄安新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优先着眼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城镇化矛盾预警防控、城市韧性增强、生态文明制度表征、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市民服务的改善等方面,为全国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雄安新区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重视协同性,同时为全国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模式参考。站在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载地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上看,雄安新区的建设应突出协同性,不仅在城市间合作上要兼收并蓄,同时还要将绿色化、信息化与智慧化进行有机衔接和有效协同,避免生搬各类指标体系、项目运营困难、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等一系列问题。绿色智慧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雄安新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优先着眼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城镇化矛盾预警防控、城市韧性增强、生态文明制度表征、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市民服务的改善等方面,为全国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2、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相比,先天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劣势。由于雄安新区正处于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型企业废气和燃煤排放都很显著。
 
  因此从发展战略上来看,雄安新区应当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的生态发展要的不是短期的好,而是长期可持续性的好。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在于白洋淀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主席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提出“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作为“华北之肾”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压力非常大,据河北省环保厅2016年6月的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为劣V类,重度污染,同时根据保定市环保局2017年2月公布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白洋淀监测点功能区划为III类的实测水质均在IV类和V类,水资源治理迫在眉睫。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透露,关于白洋淀地区的建设的种方案将以湖淀为核心,圈层结构、虚实相生。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推行,未来湖淀的区域将得到较多的保留,不过,湖淀中间也会有绿地和水系的交融,也强调扶农、治水、造田三位一体,推进村镇创新网络来布局;第二种方案将白洋淀中比较浅的地区挖开、清淤,之后再加深为不种芦苇的水域,让城区可以看到水面,这一部分区域大约等于1.6个西湖,能够让新区实现水城交融。而从白洋淀中挖出来的淤泥则堆积到背面,形成城市花园。白洋淀的中部则会发展为国家植物公园,由此建设生态文明论坛;后一种方案则是保留白洋淀中的许多村落,白洋淀中的居民每年割芦苇编制芦席,做各种芦苇制品并以此为生,未来新区可能将这部分村落和手工艺编织这类非物质文化保留,让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得到延伸。
 
  3、发展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要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说:“承接的疏解功能要符合新区发展要求,重点是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以业兴城、产城融合”,打造*特色的新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河北与北京、天津在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上都已经形成两级分化,使得北京、天津的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难以引入河北,河北省经济的转型之路推进的一直较为缓慢。因此河北省继续走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传统的老路已经步履维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表示:“以雄安新区建设为核心,建造发展定位高、公共服务能力强、产业结构优的新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将为河北注入全新的产业,驱动河北省的发展,撑起京津冀的腹地。”雄安新区将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这将有力提升河北的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河北省走出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
 
  产业配套发展和人才的吸引将成为新区发展高新产业的基本保障。京津两地过于“肥胖”,大城市病突出。资源过于集中导致京津冀内部发展产生了分化,北京集中了很多非首都的功能,如的教育资源、的医疗资源、重要的科研资源、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总部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于提高城市的招商引资能力以及吸引人才的能力都至关重要,新区在疏解非首都的功能过程中,应把握好吸引人才的机会,留住更多的人才在本地发展,为本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
 
  4、提供公共服务,建设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大约与深圳特区不相上下,大大超过浦东新区的面积(1210平方公里)。目前雄安三县总人口在130万人左右,未来随着各个产业进入雄安以及人才的涌入,人口数将进一步提升,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迫在眉睫。
 
  雄安新区“七通一平”建设任务艰巨,建设模式还有待探索。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初,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必须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后续的二级开发商接手才更顺利,才能迅速的开发建设。目前新区在这一块建设上还相对落后,怎么建,资金从哪来等等问题都需要去探索。结合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哪个新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开发模式和灵活的融资模式是效率的保证,英国*公私合营的PPP模式,美国则推行BOT和TOT模式,日本和香港则采用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模式。雄安新区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因此可考虑采用PPP或者引入外资等多种建设方式来为区内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障。
 
  构建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新区规划要充分体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理念,在区域层面要加强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的协同发展,发挥各自的区域作用;在地区层面要加强与雄县、安新、容城三地的协同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上目前流行的是“一小时通勤圈”,即以城际轨道、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为主通道,打造区域内各城市间的交通体系,有助于区内各城市的发展。根据2016年12月发改委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其中涉及雄安新区的安新县和雄县的白沟。该规划范围包括京津冀三地,规划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为核心,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其中,“四纵”包括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四横”包括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津保城际、石沧黄城际,“一环”为环北京城际。到2020年,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历史经验看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
 
  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及雄安新区三者均承担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深圳特区的设立主要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吸引外资,浦东新区的设立目的是打造中国核心金融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二者均肩负着开拓创新的历史使命。而雄安新区定位于首都副中心,承担非首都功能,该定位致力于缓解我国目前政治、经济资源错配的现象,降低寻租空间,是一次程度更深、难度更大的改革。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学习借鉴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攻坚改革深水区的重重困难。
 
  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发挥好区位优势。新区的发展应当结合自身的区位条件,从深圳特区的角度看,成立伊始即定位于“以工业为重点的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高度文明的综合性经济特区”,依托于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承接了港台的产业资本的转移,目前已经构建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快的城市之一;从浦东新区的角度看,建设目的为了摆脱上海由于产业结构混乱导致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窘境,即以上海浦东开发为,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改革成果显著,成为了中国经济前进的加速器。因此雄安新区建设应当把握好自身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定位,避免目前北京由于人口和功能过度聚集导致的“大城市病问题”使得城市功能优化与品质提升受到阻碍的现象再次出现。
 
  城市规划设计要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建设,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目前主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在完善自身“一小时通勤圈”,以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从2009年开始建设,连接珠江口两岸的三项超级工程陆续动工,分别是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上述三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根据估算一旦建成通车,环绕珠江口的主要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1小时以内,这将成为粤港澳城市群形成的物理基础;而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带中,随着沪杭高铁的通车,上海至杭州的行程时间缩短到45分钟,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行程时间也相继缩短,标志着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的到来。雄安新区目前处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未来雄安新区高铁网络的建设,京津冀城市间“一小时通勤圈”的交通网络体系也将建成,届时不仅能加快雄安新区的建设,更有可能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的推动力。
 
  城市规划设计要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建设,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目前主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在完善自身“一小时通勤圈”,以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从2009年开始建设,连接珠江口两岸的三项超级工程陆续动工,分别是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上述三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根据估算一旦建成通车,环绕珠江口的主要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1小时以内,这将成为粤港澳城市群形成的物理基础;而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带中,随着沪杭高铁的通车,上海至杭州的行程时间缩短到45分钟,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行程时间也相继缩短,标志着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的到来。雄安新区目前处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未来雄安新区高铁网络的建设,京津冀城市间“一小时通勤圈”的交通网络体系也将建成,届时不仅能加快雄安新区的建设,更有可能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的推动力。
 
  设计规划要有超前思维。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人口规模的角度看,二者均显著存在预期规划过低的现象。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曾提出控制常驻人口规模在1100万以内,而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137.87万;浦东新区同样面临着人口增长规模超预期的现象,根据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总规模力争控制在558万人以内,而截止到2015年底,浦东新区人口规模已经达到547.49万人,未来几年内浦东新区控制人口规模的压力较大。总体来看,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人口规模都超预期发展,导致了城市资源的过度集中,交通拥挤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合理的城市设计规划需要未雨绸缪,考虑到种种超预期的因素。按照北京、深圳和浦东新区的人口密度测算,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分别是265万人(1324人/平方公里)、1192万人(5963人/平方公里)、751万人(3757人/平方公里),由于新区设立目的在于缓解“大城市病现象”,同时由于北京人口密度低的原因在于其行政面积过大,所以选取北京和浦东新区人口密度的中间值2400人/平方公里的水平测算可得新区人口或将会达到500万人左右,高于新华社提出的200-250万人的水平,将预期水平调高有利于给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留下更多的改善空间。
 
  城市设计竞赛通常有范围广、关注度高、专业度强、影响深远这四个特点,从终12家入围名单中看,五湖四海的设计院都来参与雄安新区的设计,媒体连续的曝光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均参与到设计的讨论中来也凸显本次新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随着雄安新区城市设计终方案的确定,将在很长时间规范雄安新区的建设,该主题也将持续受到催化,与上述12家公司有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